2016春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春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   教者:余 波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各项校纪校规,学习上进心强,班级风气良好,同学之间能和睦相处,友爱互助。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较扎实,但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欠缺理解分析能力,不善于积累,所以写作能力较弱。 ‎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教材,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   本册教科书同五年级上册一样,只设置6个单元,为师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更好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尽可能留下弹性的时间和空间。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的伙伴、巾帼英杰难、自强不息、赤子之情、名著之旅。这些专题较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要求。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160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的横条里。本册要求会写200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方格里。   每个“语文百花园”由三、四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是固定栏目:“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一、五两个单元。‎ 本册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细致地研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专题:多彩的民族文化 本单元以“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为专题,编排了五篇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其中《神鸟》《冬不拉》《火把节》是精读课文,《格萨尔王的故事》《刘三姐》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分别是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彝族、壮族的民间传说故事,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同时也会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二单元】  专题:人类的伙伴 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题材,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猫》《珍珠鸟》《老人与海鸥》是精读课文,《海豚救人》《草虫的村落》是略读课文。‎ 无论是家中饲养的宠物,还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这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这些伙伴和谐相处的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还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第三单元】  专题:巾帼英杰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黄道婆》《提灯女神》《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为精读课文,《“香玉剧社号”》《花木兰》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编选的五篇课文歌颂的都是巾帼英杰,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些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第四单元】  专题:自强不息 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虎口藏宝》是精读课文,《顶碗少年》《失去的一天》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迪。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像一把把金钥匙开启成功之门;更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道路,鼓舞人们不断前进。‎ ‎【第五单元】  专题:赤子情怀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左公柳》《隐姓埋名三十年》是精读课文,《郑成功收复台湾》《海上英魂》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表现中国历史上几位卓越的诗人、英雄、名家的爱国情怀的课文,有的是他们留下的不朽的作品,有的是他们留下的动人事迹。这些课文向人们述说着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 ‎【第六单元】  专题:名著之旅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 组成。五篇课文中,《少年闺士》《凡卡》《孔明借箭》是精读课文,《战风车》《童年乐趣》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反映中外优秀文化的课文,篇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 四、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本册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和善良的美德,激发民族自豪;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自强自立、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走近名著,领略文学世界的斑斓和奇妙,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60个字,会写200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初步学习在阅读中做些批注,学写读书笔记。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9.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五、教学措施:‎ ‎1、以《大纲》和《新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 ‎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 3、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 ‎4、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5、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6、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六、教学进度安排:‎ ‎ ‎ 第一单元:第1——3周 第二单元:第4——6周 第三单元:第7——9周 第四单元:第10——12周 第五单元:第13——15周 第六单元:第16——18周 总复习、检测:第19——20周 ‎ 2016年2月 内 容 ‎1、神鸟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一、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二、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三、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格萨尔王的故事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能力目标:‎ ‎1、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2、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情感目标:‎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2、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2、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一、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⑴学生朗读唱词。‎ ‎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前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⑴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 ‎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二、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三、板书 四、作业 ‎1、收集本课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教学后记:‎ ‎  ‎ 内 容 ‎3、冬不拉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一、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二、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三、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板书设计:‎ 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教学后记:‎ ‎  ‎ 内 容 ‎4、火把节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情感目标:‎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  2、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 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五、板书:‎ 教学后记:‎ ‎  ‎ 内 容 ‎5*、刘三姐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喉”等六个字。‎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2、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 情感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原因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 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原因。‎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3、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 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原因。‎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二、巩固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板书设计:‎ ‎         山歌唱得好 ‎  5*、刘三姐  人品更好  热爱家乡  疾恶如仇  深受爱戴 ‎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一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大课堂: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教学目标:‎ ‎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 ‎2、请组长填写表格。(表格见后面)‎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4、歌谣文字稿、一份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图书馆上网读物 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 ‎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 ‎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 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 ‎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 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第三、四课时 一、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 ‎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3、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教学后记:‎ ‎  ‎ 内 容 ‎6、猫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能力目标: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情感目标: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2、查字典: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3、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学生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细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①说它贪玩吧 ②它很老实 比较读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说它贪玩吧""说它老实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http://w ww .xkb1.com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w W w .X k b 1.c O m   1.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一、研读课文。‎ 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__贪玩__尽职古怪__温柔可亲__一声不响__怕__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 内 容 ‎7、珍珠鸟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情感目标: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引入:‎ 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 的名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 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 ‎!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 屋里飞 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教学后记:‎ ‎  ‎ 内 容 ‎8*、海豚救人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3个生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一、引入新课。‎ ‎1、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叔叔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叔叔会救人。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1)海豚怎样救人?‎ ‎(2)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3)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4)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4、过渡: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提到了同学们想知道的一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抽一小组读一个自然段)。‎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4、你们打算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记者采访、当介绍员、朗读、汇报资料、介绍小报等)‎ ‎5、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自主、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刚才哪个小组的同学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学习课文的?出示幻灯。(一组)‎ ‎(汇报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师生评价)‎ ‎2、我听说有的小组在课前合作办了一些小报,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两组)‎ ‎(介绍两份小报,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 ‎3、听了这两个小组同学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刚才有一个小组是用介绍员向游客介绍的形式来学习的,下面我们就请他们结合这段录像给我们介绍,好不好?(一组)(师 生评价)‎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7、8个学生)‎ ‎5、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 一、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提问交流。‎ ‎(举例叙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二、总结、扩展。‎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 ‎2、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三、作业。‎ 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 内 容 ‎9、老人与海鸥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解。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板书:‎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0*、草虫的村落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一、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二、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三、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板书:‎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二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http://w ww .xkb1.com 情感目标: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布置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动物 内容:要求:‎ ‎1、外貌体态说者听者 ‎2、生活习性(1)内容准确,观点正确①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 ‎3、生存环境(2)说话连贯,有条理②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3)语气、语调适当③能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动作、声音模拟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一)引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写过日记,但昨天我们预习的日记——《螳螂的启示》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二)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三)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朗读得正确、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明确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先小组内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但必须要结合日记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交流收获。‎ ‎(2)全班进行交流。‎ ‎①仔细认真地观察。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 ‎②认真思考。能通过观察事物,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③能坚持进行观察,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④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 ‎⑤能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描写观察对象。如:比喻、设问。‎ ‎……‎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 ‎(五)布置作业:‎ 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准备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一)引入:‎ 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 ‎1、默读《螳螂的启示》,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 ‎(四)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我们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3、展示3至4名同学的观察记录表格,简单评议。‎ ‎4、班级中统计一下,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师小结: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如: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 ‎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记的写作内容;‎ 第三个同学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要注意的内容上的衔接,要写完整。‎ ‎6、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提示:写法方面、格式方面、内容方面,如:描写细致,获得了启示等。‎ ‎(五)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六)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1、黄道婆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ppt:‎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六、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2、提灯女神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能力目标: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质疑 ‎1、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提灯女神指什么?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 ‎2、检查听写 歧视幸福赞誉呻吟安慰解除给予传奇 ‎(1)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2)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1、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按不同事件,给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 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讲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 就。‎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南丁格尔逝世后,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四、学习文章第一段 ‎(一)读读第一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南丁格尔想当护士。‎ 生:她的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护士。‎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为什么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与家人抗争?‎ ‎(三)再读第一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 ‎1、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 ‎(有损家族荣誉)‎ ‎2、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贵族人的生活。‎ ‎(播放影片)‎ ‎3、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你了解吗?‎ ‎4、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 ‎5、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六、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南丁格尔的资料。做一份专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回顾全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全文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选择护士职业、霍乱是照顾病人、照料伤员)‎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一)仔细读书,你认为南丁格尔是怎样的一个人,边读边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做批注。‎ ‎(二)全班交流 ‎(三)交流中指导第五自然段朗读 ‎1、你对“霍乱”这种病了解吗?‎ ‎2、(出示有关“霍乱”的资料)读读这段文字介绍,联系南丁格尔的行为,你有什么体会?‎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染,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近两个月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发生霍乱疫情,目前已造成200多人死亡。‎ 报道说,自上周以来,利比里亚东南部地区的霍乱疫情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分析,病因可能是患者曾饮用过被污染的河水。‎ 几内亚比绍卫生部日前透露,霍乱正在该国迅速蔓延,全国9个省中已有7个省发现疫情,目前患者已超过5000人,其中89人不治身亡。‎ 在尼日利亚东部地区,也有20多人死于近来暴发的霍乱,另有数十人住院。‎ 在马里,霍乱已至少造成10人死亡。‎ 在塞内加尔和肯尼亚首都也分别有13人和3人死于霍乱。‎ 此外,今年初以来,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冈比亚等国也都出现了霍乱疫情。‎ ‎3、读出你对她的敬佩之情。‎ ‎4、当你读到“日夜奔忙”这四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白天工作她吃不上饭,晚上工作特别紧张……)‎ ‎5、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从第六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 ‎2、提到“前线”凭你的生活经验,你们对前线有什么认识?‎ ‎3、对比读下面两句话,再联系前线思考一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出示ppt:‎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组织了一个护士志愿队,赶到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被派往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她是自愿去的,说明她心中有病人;她是自愿去的,冒着生命危险去的。)‎ 小结方法:‎ 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联想开来,并与南丁格尔的行为相联系,来体会文章,多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会运用这种方法。‎ 三、总结 想一想: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 ‎  板书:‎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3*、香玉剧社号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 能力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然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http://w ww .xkb1.com 情感目标:赞颂了常香玉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常香玉的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 教学难点:体会常香玉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 ‎2、赞颂了常香玉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常香玉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体会常香玉的爱国情怀。‎ 一、板书课题,质疑解题 ‎1、学生 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 ‎(1)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飞机?‎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提示:说说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然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体会常香玉的爱国情怀。‎ 一、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上述你质疑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 二、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三、谈一谈: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香玉剧社号”‎ ‎                  拿出积蓄 ‎            捐献飞机  卖掉汽车  多次立功 ‎          (为抗美援朝) 全国义演 ‎              常香玉  爱祖国、爱人民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学难点: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出示ppt:‎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出示ppt:‎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四、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 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出示ppt:‎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略)‎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ppt:‎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大公无私、伟大……)‎ ‎(2)赞美的读 四、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五、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六、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七、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5*、花木兰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小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 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四、全班评价 五、课外拓展,读木兰诗出示ppt:‎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三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能力目标: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自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2、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3、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 出示ppt:‎ 香玉剧社号 ‎1、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2、捐献飞机的过程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3、义演捐献飞机 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讲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 四、举例点评提纲 五、修改提纲六、写作文 七、讲评文章 标准:‎ ‎1、突出自己的特点。‎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八、修改文章 九、优秀作品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个性和性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3、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首先是说性别不一样,但更多的是指男生女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对待突发事件的胆量上,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耐心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把这两种差异进行比较,到底哪一种差异更大?或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弱势呢?今天我就们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来讨论讨论吧!‎ ‎2、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确定发言的主题,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3、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ppt:‎ ‎1)请先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再举具体事实依据。2)要边听边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反驳他人意见时,要拿出自己的事实依据。‎ ‎3)使用文明用语。‎ ‎4、边总结边归纳(学生可能会从爱好、性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5、学生与老师交流观点 ‎6、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虽然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无论做什么,每给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努力,男孩女孩在各方面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对吗?‎ ‎7、评价 在讨论交流后,要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在评价别人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6、范仲淹的故事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新|课 | 标|第 |一| 网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X|k |B| 1 . c|O |m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一、导入 出示ppt: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w W w .X k b 1.c O m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教学后记:‎ ‎  http://w ww .xkb1.com 内 容 ‎17、体育课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2.能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二、自主预习 ‎1、出示ppt(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双臂碟子握住 ‎2、出示ppt:饶 ‎(1)指名读(2)“饶”字,换掉一部分可以变成哪些字?‎ ‎3、出示ppt:君临天下 ‎(1)指名读 ‎(2)君临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谁,在什么时候有君临天下的感觉。(文中指诺比斯在爬上横杆很得意时)‎ ‎(4)那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该怎么读?‎ ‎4、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 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默读、分段)‎ ‎2、讨论、交流 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涅利加仑德洛西……)‎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出示ppt: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 ‎(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 ‎(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ppt:‎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四、总结归纳 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 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8、虎口藏宝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小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ppt(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9*、顶碗少年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0*、失去的一天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 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一、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二、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四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读写带关联词语的句子。‎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掌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情感目标: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掌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写带关联词语的句子。‎ ‎2、通过交流,掌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重难点: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 ‎1、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只有……才”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只有”表示唯一的或必需的条件,“才”表示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2、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提出所要否定的人或事物,“而是”提出所要肯定的人或事物,而且意在肯定,具有强调的作用。)‎ ‎3、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既……又”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在意义上表明人或事物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 ‎4、从上面带点词语中任选一组写一句话。‎ 二、拓展与交流 ‎1、在阅读课文中,大家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才能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呢?读读书上介绍的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是怎样去深入理解的。‎ ‎3、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在本单元学习或课外阅读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三、阅读平台 ‎1、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林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为什么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四、积少成多 ‎1、读读这些名言警句,想想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2、教师适当引导。‎ 出示ppt:‎ ‎(1)“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这是古罗马伟大的雄辩家、拉丁散文大师、政治家、哲学家关于勇气的一句名言,讲勇气与信念的必然联系。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有自己可以确信的看法。‎ ‎(2)“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这是古罗马塞涅卡的一句名言,以真金是在烈火中炼成的,来讲勇气是在困难中培养起来的道理。‎ ‎(3)“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这是西班牙作家、诗人、剧作家塞万提斯讲的一句名言,讲树立勇气的重要。一个人失去了财富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这个损失以后还有机会补救,如果丧失了勇气,就一切都完了。‎ ‎3、试着背背这些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我和××》‎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 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 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1、古诗三首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 ‎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指名读。‎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引导学生读准:‎ 还(huá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 将(jià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教(jiào):让。不教:不让。‎ 指名读。‎ 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 教师准备资料:‎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D请1——2位同学 ‎②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高。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C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教师引导: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看出怎么绝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引导学生关注;秦时明月汉时关 教师补充资料:‎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 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都读读,读出时代的久远。‎ b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看到这,你怎样读?‎ 还是这句诗,让你仿佛听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匈奴人不断烧杀抢掠的马蹄与战马的嘶鸣声、百姓痛苦的呻吟声、戍边战士们的怒吼、两军交战武器碰撞的声音、诗人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同情之声。‎ 教师小结;诗人就是这样,把我们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战争给秦、汉以来近千年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感受到这些,你会怎样读?‎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师引导: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你还听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 教师引导;你体会出作者抒发的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你怎样读这两句诗?‎ 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学生读不出,教师读。强调“但使”二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两句诗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句子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6)布置自学 你能用这种方法自学下面两首古诗吗?自己记写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作业:背诵古诗、写生字。‎ 第二课时 ‎ 一、教学目的: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相同:‎ ‎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 ‎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 ‎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想像:‎ 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 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说出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但死不瞑目。‎ 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 ‎⑤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 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65年每一天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一读,你看到什么?‎ 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板书:死不瞑目盼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又怎么读这首诗?‎ ‎⑥小结:‎ 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 ‎2、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插入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繁荣盛世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 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 ‎③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①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人践踏,百姓们在匈奴人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65年如一日,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学生齐读《示儿》。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③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板书:忧国忧民)‎ ‎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4、作业: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板书设计:‎ 示儿题林安邸 忧国忧民 北宋遗民南宋权贵 死不瞑目盼统一醉生梦死丢江山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2、左公柳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 自己读、指名读。‎ ‎② 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 同学交流:‎ 字音: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新课 标 第 一 网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 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话 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板书设计:‎ 左公柳 左宗棠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憎、厦、舰、踞、铭、撰”;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情感目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一)导入: ‎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文章,它介绍的是——板书课题《郑成功收复台湾》‎ ‎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积累词语;‎ 除以上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 如;浩浩荡荡、举目四望、沉着镇定、惊恐万状、争先恐后、义正词严、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垂头丧气、张牙舞爪、喜气洋洋、成群结队、载歌载舞、街头巷尾、走投无路、天经地义、箪食壶浆等。‎ ‎(3)当堂完成课堂练习:‎ ‎①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憎恨(zēngzèng)厦门(shàxià)乘势(chéngchèng)‎ 应战(yīngyìng)喝退(hēhè)获悉(xīxì)‎ ‎②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想想字义)。‎ 曾()居()名()密()挣()‎ 憎()踞()铭()蜜()争()‎ 张()钩()功()隅()乖()‎ 涨()钓()攻()遇()乘()‎ ‎③你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本课的四字词语吗?‎ A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 B张开利牙,挥舞爪子。用作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形容坏人猖狂的样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C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十分困难。()‎ D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也比喻枯萎而没有了生气。()‎ E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形容百姓热情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也表示馈赠食物。()‎ ‎④发现词语特点,并照样子每组写三个词语:‎ 浩浩荡荡、、‎ 喜气洋洋、、‎ 载歌载舞、、‎ 争先恐后、、‎ ‎2、自读全文,复述课文 ‎(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 ‎(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 按照同学们所说的自学课文:‎ ‎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 ‎②汇报、交流:‎ 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③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 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逐段阅读,简要概括 第三自然段;首先交代渡海东征的时间:‎1661年4月21日;还描述了那浩浩荡荡的阵容和气势。‎ 第四自然段:接着写敌军企图凭借战舰大炮阻击。‎ 第五自然段:郑成功沉着指挥我军取得了登陆台湾的初步战果。‎ 第六自然段:后来写敌军求和,郑成功义正辞严予以拒绝。‎ 第七自然段:郑成功采纳了台湾同胞“切断水源”的献计,使守赤嵌城敌军投降。‎ 第八自然段:最后写郑成功用长期围困的办法逼迫台湾城内敌军投降,终于在1662年初,收复了被荷兰侵略军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 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 ‎④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 ‎⑤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⑥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憎、厦、舰、踞、铭、撰”;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一、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哪儿写得比较精彩呢?是不是觉得课文第六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第六自然段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舰和敌舰展开激战。英勇的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人的弹药库。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我军官兵乘势用铁钩钩住敌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同学点评:‎ 读这段,我们仿佛看到了郑军官兵在英勇地进攻,侵略者则溃不成军,乱作一团,仿佛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振天的喊杀声。课文是怎么来描写这激烈的战斗场面呢?‎ 这里的“冒着”“驾着”“团团围住”以及下文的“钩住”“争先恐后”等词语,写出了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反映了战斗场面的激烈。通过“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写出了侵略军战败后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课文主要通过对我军官兵和敌 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战斗的场面,来反映出整个战斗的场面和气氛。在描写我军官兵时,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如:“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跳”,来展现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突出了进攻的猛烈。而在描写敌人时,则通过“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来表现敌人的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其间对一次炮击敌舰所作的具体描述,则更加烘托出了战斗的激烈。‎ 链接《飞夺泸定桥》‎ 那究竟怎样才能写好一个场面呢?我们再来看一看《飞夺泸定桥》中的一段:‎ 出示:‎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版,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你能品一品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一段描写的是红四团进攻的场面。课文第一句先交代总攻开始,然后分别写了团长、政委、号手、战士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具体是抓住人物在战斗中的行动来写的,如团长、政委是“站着”“指挥”,号手是“吹起冲锋号”,二连战士们是“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三连是“每人带一块木版,一边前进一边铺桥”,这就使场面具有的动态感。在具体描写时,又是选取了二连22位英雄的进攻作为重点来写,其余则略写,这样点面结合,全面地反映出整个场面。除此之外,“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密集的枪弹”等的环境的穿插描写更渲染了场面的激烈气氛。‎ 总结方法:‎ 你能总结一下写好一个场面的注意事项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总的来说,写一个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气氛。‎ 上面的要点记住了吗?那就请大家试一试吧!‎ 二、拓展活动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台湾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或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板书设计:‎ 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指名读。‎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 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 枕()嘶()署()炼()‎ 蜜()瞩()艰()撤()‎ 密()嘱()坚()澈()‎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填空:‎ ‎()的科学技术()的使命()地说 ‎()的待遇()的承诺()地接受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把它变为陈述句:‎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 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 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② 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书: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板书: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板书:果断受命,解决难题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辉,中华优秀儿女美名永放光彩。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学习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②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 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你又感受到什么?‎ 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为了祖国的强大,王承书毅然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让我们再回到那令人感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伟大。‎ ‎(2)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 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 ‎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等 ‎5、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 ‎①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 ‎③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一)导入整体把握:‎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二)新课:‎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 ‎(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两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2)学习1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① 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抓重点词句)‎ 出示语句:‎ 虽然王承书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凭着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困难,她以极大的热情,迎着上。‎ 朗读,读出她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② 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象)‎ 出示:‎ 研究这项核心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计算。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计算机的键盘。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仅获得的有用的数据,就装满三个抽屉。‎ 引导学生体会,为了取得数据,王承书带领大家克服困难,‎ 艰苦奋斗。通过 不分昼夜:昼,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 数据:“一下一下、一年多、三个抽屉”看出大家没日没夜地勤奋工作。‎ 读语句。‎ 展开想象。读语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读语句。‎ ‎③ 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 出示:‎ 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感受到什么?‎ 为了国家,没有时间顾小家。‎ 质疑:同学们,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王承书为什么能这样做?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吗?……)‎ 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复杂内心:‎ 哪位能回答?引导学生站在王承书的角度思考:(我非常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还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想知道他的学习成绩怎样,想自己的丈夫,想为他们做饭、洗衣,做一个贤妻良母。多在家呆一天、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好。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不能耽误一天。)‎ 教师激情: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 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惟独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 朗读13、14自然段。‎ ‎(3)学习16、17自然段。‎ 教师引读;‎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中华大地又沸腾起来。——(学生读)(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 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以读为主 教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 ‎(1) 指名读。‎ ‎(2) “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 ‎(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 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①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②学习王承书的爱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隐姓埋名三十年 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果断受命,解决难题爱国奉献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5*、海上英魂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行积累“伤痕累累”“慷慨”等词。(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的是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板书:《海上英魂》‎ ‎(二)新课:‎ ‎1、检查自学:‎ ‎①出示:霎时、起锚出海、响彻云霄、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毫不示弱、乘风破浪 读准字音。‎ 这些字哪个字易错,你能提醒同学们吗?,‎ 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本课的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把“苗”与“锚”、“它”与“舵”、“肖”与“霄”、“步”与“频”进行比较。‎ 哪个词语你不懂,可以提出来。‎ 学生可能问:‎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连续不断。‎ 屡:一次又一次。‎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 霄:云;天空。云霄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①初读,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 ‎②交流: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北洋水师与日军顽强作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 起因:1自然段 经过:2——6自然段 结果:7自然段 ‎③学习一、三段 第一段写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板书:侵略我国,战争爆发 第三段写什么?(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精神永存。)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本段的段意?(把两个意思合并)‎ ‎④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我方会失败?为什么邓世昌要与舰船共存亡等。‎ 作业: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想像激战的场面。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五课。‎ ‎(二)新课:‎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北洋海师是怎样与日军作战的呢?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学思考: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请你画出最感动的重点语句体会。‎ 小组交流。‎ 汇报:‎ ‎1、学习2——3自然段。‎ 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放短片,出现甲午海战战场。特别是让学生亲眼看到敌舰先进的设施,体会我北洋水师的处境。‎ 再读这句话。‎ 这部分,是作者描写海战的整体。‎ ‎2、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还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 抓“置之度外”‎ ‎①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全仗‘吉野’横行,‎ 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撞去。‎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引导学生分析出:‎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 你是怎么读懂“置之度外”的?(联系上文。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他们是典型人物。)‎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②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 抓敌人的神态、动作体会出面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邓世昌等人在弹尽、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刻,用“致远”舰做武器,誓死保卫国家。‎ 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 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你还从哪读懂“置之度外”?‎ ‎③邓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十六人获救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为了祖国宁死不屈。‎ 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们怎样读懂“置之度外”?(联系下文)‎ ‎④小结学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词语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⑤ 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指名读4——6自然段。‎ ‎3、学习第7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由于双方军力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 齐读课文。‎ ‎4、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 板书设计:‎ 侵略中国爆发战争 海上英魂英勇抵抗生死置之度外 我方失败精神永存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五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情感目标: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教学难点: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读读“泡泡”里的话。‎ ‎“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 ‎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 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 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有哪些种批注呢?‎ ‎①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②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③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 ‎④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⑤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独立阅读,写批注 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 ‎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③ 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 内容 形式 观点 条理 感染力 新颖 情感 表演 辅助手段 ‎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 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 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 ‎2、指导怎样介绍 ‎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发现自己最中意的作品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你选它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来向评委们介绍这幅作品。‎ 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明确重点要求:‎ 你认为这些中哪一项任务最难完成?(内容具体)‎ 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到具体?‎ 看我们书112页下有一幅插图,我们能一起介绍一下吗?先自己观察,练一练,想怎样说具体。‎ 请一位中等同学说。同学们评议。‎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重点指点:要想说具体,就要认真观察图上人物动作、神态,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动作,他说了什么?‎ 让这位同学在大家帮助之后,再次介绍这幅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幅画的内容说具体?‎ 引导学生总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展开想象,再自己介绍这张画或照片,看谁说的生动、具体。把说的内容动笔写下来。题目自拟。‎ 作业:完成本次作文。‎ 板书设计:‎ 写一幅绘画、摄影作品 ‎1、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从中间到两边等)‎ ‎2、内容具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实。‎ 第四课时(作文评改)‎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进行“最有品位的观众”的评比工作。‎ ‎(二)新课:‎ ‎1、明要求 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展示赏析 ‎(1)精彩题目展示。出示学生的习作题目,请大声读读题目。‎ ‎(2)精彩内容展示。‎ ‎①小组赏析。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②集体交流。‎ 请各组推荐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演示,划出精彩的地方。‎ 欣赏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3、修改完善 上面这些同学已经获得“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其他同学想不想当?好文是改出来的。‎ ‎①示范评改 出示一个片断,师生共同修改。‎ ‎②自主修改 请同学按照“四读自改法”(出示“四读自改法”: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进行自读自改,有困难的可以请别人帮出出点子。。‎ ‎③自我展示 请同学对修改得较满意的地方和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说说自己哪个地方改得好,要注意说说自己原来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改),并为自己组员打分。各组除刚才已获得称号的同学外,另外分数最高的同学也获“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 板书设计 修改方法 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 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 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 教学后记: ‎ 内 容 ‎26、少年闰土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闰、胯、匾、猬、汛”,会写“闰、捏、柄、匾、胯、缚、稻、猬、汛”;理解“闰月、伶俐、潮汛、一望无际、无穷无尽”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运用本文抓人物特点的写法,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看跳鱼儿”‎ 四件事,体会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我”的情感的变化。‎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闰”字的“门”内是“王”不是“玉”,不要多写一点。‎ ‎(2)正音:划去()里不正确的读音。‎ 正月(zhēngzhèng)供佛(gònggōng)畜生(xùchù)‎ 正确(zhēngzhèng)供应(gònggōng)畜产(xùchù)‎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胯()租()劲()缚()稻()‎ 垮()祖()颈()搏()滔()‎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颈套银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纯朴可爱健康活泼 五、指导课后仿写一题 ‎1、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及闰土的头像。‎ ‎2、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特点)‎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3、仿照课文,写写你身边一个小伙伴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少年闰土》。‎ ‎2、(课件)看,(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这就是闰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闰土与“我”的不同身份,“我”是一个城市里的少爷,而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这个画面就是“我”30年后再见到闰土时,脑海中出现的闰土的形象。为什么谈到闰土,我的头脑里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呢?(因为当年闰土给我讲了很多的新鲜事,给我讲的在瓜地里刺猹的事我尤其记忆犹新,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瓜地刺猹”‎ 打开书,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闰土给我讲了这件事?(8——13)能给我们读读这部分内容吗?‎ 导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闰土给我们讲的这件事吧!(出示默读思考题)‎ ‎1、全班交流:讲了瓜地刺猹的事。‎ ‎2、概括小标题:老师总结这个小标题的语言结构是: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3、这件事中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机智,勇敢)‎ ‎4、瓜地刺猹对闰土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少爷呢?用一个词概括。(惊险、刺激、有趣、稀罕、少见……)‎ ‎5、那你们想一想,闰土会用什么样语气讲?而我会怎样听呢?‎ ‎6、同桌两个人,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7、指名一组分角色读。闰土绘声绘色的开始说了:‎ ‎8、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吧。(全班男女生对读)‎ 总结: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呀,早已飞到那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形象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以至于“我”在三十年后再见到闰土便立刻想起他瓜地刺猹的情景。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文字吧!(学生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课件 ‎9、“瓜地刺猹”使我们感受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你们能不能在小标题中加上一个字,表现闰土是怎样地刺猹呢?(板书:勇)‎ 导语:好,一个“勇”字,就使闰土机智勇敢的形象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下面,我们就按照刚才这样的步骤和方法,自学其它三件事。‎ ‎10、再次出示默读思考题 ‎(二)略处理:雪地捕鸟 ‎1、指名读 ‎2、交流:‎ ‎3、瞧,这件事让我们对闰土又有了新的了解,指名有感情读。‎ ‎4、完善小标题。(板书:智)‎ ‎(三)略处理:海边拾贝 导语:闰土不仅给我讲了冬天的故事,还给我讲了夏天的呢!‎ ‎1、能读给大家听吗?‎ ‎2、交流:‎ ‎3、女生读 ‎4、完善小标题。(板书:忙)‎ ‎(四)略处理:沙地看跳鱼 ‎1、交流 ‎2、完善小标题。(板书:喜、乐、笑都可)‎ ‎3、指导朗读 三、理解难句:‎ 导语:闰土给我讲了这么多事,“我”又有什么感受啊?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含义,可以提出不懂问题。(副板书:四角天空?)‎ ‎1、交流第14自然段。素不知道的“素”是什么意思?体会“我”的情感。‎ ‎2、指导朗读,自愧不如的语气。‎ ‎3、交流第16自然段。(对闰土生活的羡慕、佩服、向往,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无奈)‎ ‎4、想象一下,闰土还会知道哪些希奇的事呢?‎ ‎5、学生质疑:什么是四角的天空?‎ ‎6、(课件:四角天空的照片)我们一起看啊,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四面高墙上的就是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在做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会在这高墙大院中的什么地方做些什么呢?‎ ‎7、从这里我们看到,“我”对闰土的生活是那样的羡慕,“我”是一个城市少爷,生活富足,为什么还要羡慕一个农村少年呢?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8、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面对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16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就是这样一个同我朝夕相处的伙伴,就要离开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啊,这位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的事,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不能忘却。(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现在你们能再来说说,闰土是怎样的一位少年?(板书)‎ ‎4、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都来记住闰土这个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吧。‎ 五、感悟写法:‎ ‎1、课文学完了,想一想,鲁迅先生是如何把闰土这个人物写的这般栩栩如生的呢?(板书:抓特点写人物外貌言行)‎ ‎2、课后,你们也仔细观察一个小伙伴,试着用本文学到的方法,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去阅读鲁迅的原著《故乡》,看看30年后的闰土有了什么样变化?相信同学们会更加了解鲁迅作品的。‎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故乡》。‎ ‎2、观察小伙伴,抓住他的特点,试着用本文的写法,写一写。‎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7、凡卡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锈、佑、袄、鳅、揍、撇”;会写“锈、佑、袄、跺、靴、揍、祷、撇、脏、搅、邮、炕”;理解“保佑、祷告、打搅、不知不觉、结结实实”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六自然段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简要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爷爷是干什么的?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写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诉说自己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 ‎2、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别墅的“墅”读shù,不读shǔ;邮差的“差”读chāi,不读chà;‎ 披着的“披”读pī,不读pēi; 窜过的“窜”读cuān,不读cuàn;‎ 似的的“似”读shì,不读sì;逮住的“逮”读dǎi,不读dài;‎ 挨打的“挨”读ái,不读āi; 摩平的“摩”读mā,不读mó;‎ 照应的“应”在这里要读轻声。‎ ‎(2)认准字形:“祷、袄、锈、跺、撇”等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不增或不减笔画,看清楚再动笔。‎ ‎3、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是按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4、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9自然段);写信后(20—21自然段)‎ 第一段:简介凡卡,描述他准备写信的情景。‎ 第二段:在信中向爷爷倾诉了在城市当学徒的痛苦生活,回忆了在乡下与爷爷一起时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要爷爷带他回到乡下去的迫切愿望。‎ 第三段:简述凡卡把写好的信投进邮筒,并做了个美好的梦。‎ 三、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输理总结。‎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他梦中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四、静心再读,按下面提示勾划、批注。‎ ‎1、作者的叙述[]方括号旁批:叙述 ‎2、写信的内容()圆括号旁批:信 ‎3、凡卡的回忆{}花括号旁批:回忆 ‎4、按上述三条线索分人朗读全文。(如:由教师读作者的叙述,男生读写信的内容,女生读凡卡的回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一、导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在圣诞前夜给爷爷写信的事。是按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细读,理解重点 ‎1、请同学们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思考: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诉苦、哀求接走)‎ ‎2、读了凡卡给爷爷的信,你觉得下面哪个词最能表达出凡卡想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课件出示:‎ 词义辨析:希望──盼望──请求──哀求 ‎(“哀求”一词最能表达凡卡所受的苦,想回到爷爷身边的迫切心情。)‎ ‎3、紧扣“叹气”,体验苦难。‎ 文中三次写到凡卡的叹气,找到有关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叹气,你体会他怎样的心情?(重点抓第8自然段)‎ ‎(1)全班交流汇报。(找出有关的句子来朗读体会。)‎ 第一次,是凡卡在写信前,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神像,看了看周围的环境,“他叹了一口气”。凡卡从家乡来到这充满了凄凉、恐惧的鞋铺,黑糊糊的窗户,昏暗的神像,摆满楦头的架子,老板、老板娘凶恶的面孔,一下子都浮现在了凡卡的面前。想起那无休止的劳动,残酷的折磨,就连写信,还是趁人们都到教堂做礼拜去了,才得空,而且是提心吊胆地写,所以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第二次,是凡卡回忆家乡清静、优美、快活的冬夜,与令人窒息的鞋铺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他又“叹了口气”。‎ 第三次,是凡卡请求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之后,“伤心地叹口气”‎ ‎。往年在家乡,生活虽然也贫苦,但还自由些,在过圣诞节时,还能从圣诞树上摘下一个糖果,快乐地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打扮那棵树,可现在,在这圣诞节的前夜,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在城里受折磨,担心地写着这封倾诉自己痛苦生活的信,并且心情紧张,唯恐被老板看见,再挨一顿毒打。这里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更不用说什么圣诞树、金胡桃了。写到这里,凡卡再一次伤心地叹口气。‎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1)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2)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3)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4)出示幻灯片:书中的插图(凡卡跪在地上写信、想起自己挨打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5)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6)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5、向爷爷诉苦,哀求爷爷将他接走,是他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介绍了在莫斯科所见的情况,从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下,穷人的地狱。)‎ ‎6、小结:写信就应该这样写,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凡卡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美好心愿,连同自己所见的情况告诉了爷爷。‎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将信中的“我”第一人称换成“凡卡”或“他”第三人称了。对比一下哪种表达方式好?为什么?(写信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这种方式表达得亲切、可信、真实。第三人称的写法远不如这种写信的方式效果好。)‎ 把凡卡给爷爷写的这封信读一读。读出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以及迫切希望爷爷接他回去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书)‎ ‎7、默读回忆的部分,思考:凡卡在写信过程中都回忆了什么?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第一次回忆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回忆了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回忆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回忆了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回忆了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8、本文不仅把人和人、事和事进行了对比,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还把景和景进行了对比。)‎ 小结:插叙对比写法的好处。‎ 三、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一、指名朗读上节课的学习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二、学习结尾部分,体会含义。‎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三、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即使爷爷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也不能将他接走,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爷爷也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也是靠给人家守夜糊口度日,照样是受地主阶级剥削,没有能力满足凡卡的哀求。‎ 这将暗示着凡卡还要继续过着痛苦的学徒生活,命运照样是悲惨的,凡卡的愿望只是一种梦想。)‎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和写作方法 本文通过写信的方式,用对比的方法,诉说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一个九岁的儿童也逃脱不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这一事实更有力地揭露了沙皇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与腐朽。‎ 五、读写: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凡卡说些什么吗?说一说,写一写。‎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堂上的作业。‎ ‎3、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8、孔明借箭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日—曰 愉—瑜昨—诈吾—语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自己练习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三段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 ‎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3、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 ‎4、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三、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9*、战风车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厮、虔、冤、邪”4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诚、形形色色”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 情感目标: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及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和《堂吉诃德》的内容。‎ ‎(结合让学生阅读本课后面的“学习链接”。)‎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人。祖父是破落贵族,当过律师。父亲是潦倒终生的外科医生。由于家贫,他只上过中学,但喜爱文学,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后从军,参加过抗击士耳其军队的战斗。1602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1605年该书第一卷出版,1615年该书第二卷出版。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将近七百个人物,描写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而全面的反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部著名的《堂吉诃德》中的一个片段,共同来认识一下这里面的人物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 ‎1、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唐吉诃德把郊野的风车当作巨人,竟然提着长枪、骑着飞马与之战斗,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厮”sī,‎ 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想想字义)。‎ 斯()兔()牙()‎ 厮()冤()邪()‎ ‎3、默读课文,本文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 堂吉诃德桑丘杜尔西内娅驽骍南得 桑丘:堂吉诃德的仆人 杜尔西内娅:堂吉诃德要去托波索探访的一位绝世美人,桑丘让堂吉诃德相信见到的粗野村妇是被魔术师诅咒了的杜尔西内娅。‎ 驽骍南得:堂吉诃德出行骑的马。‎ ‎4、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堂吉诃德为什么要去战风车?桑丘是什么态度?战风车的结果是怎样的?‎ 由于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作巨人,所以去战风车。‎ 劝说,告诉他那不是事实,希望他能醒悟。‎ 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滚翻在地,狼狈不堪。”“不能动弹”‎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战风车之前、之后,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2、交流: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 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 ‎3、默读第10自然段,画出描写堂吉诃德的神态、动作的语句,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他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体会堂吉诃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4、交流:‎ ‎(1)“一片虔诚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 杜尔西内娅小姐其实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妇,但在堂吉诃德的眼中,她却仿佛就是那个自己心目中要为之保护和爱戴的人,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耽于幻想的人。脱离现实,终日沉迷于幻想。‎ ‎(2)“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横托着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 勇敢,急公好义。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 ‎(3)想象堂吉诃德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体会堂吉诃德的勇敢、无畏,但又是那么荒唐、可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厮、虔、冤、邪”4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诚、形形色色”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讲述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内容和方式简要地讲述这个故事。‎ 要求:可讲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胧,也可只讲战风车的那个重点场面;‎ 可以一个人口头复述,也可以两三个人对话表演;‎ 可以只讲故事内容,也可以在讲述中说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认识。‎ ‎2、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二、表达感受 同学们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对堂吉诃德的看法和评价。‎ 三、拓展阅读 课文结尾说:“他们谈论着方才的险遇,顺着往拉比塞峡口的大道前去,因为据堂吉诃德说,那地方来往人多,必定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奇事。”‎ 想知道他们后来还有哪些险遇,碰到了哪些奇事吗?同学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复述故事内容。‎ ‎2、课外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 教学后记:‎ ‎  ‎ 内 容 ‎30*、童年乐趣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能力目标: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入题 在世界文学上,有一位名叫罗曼•罗兰的法国作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精心构思、奋力写成了一部十卷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描写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坎坷的一生。今天,同学们要读的课文就节选自这部作品,讲述的是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板书:童年)‎ 二、学习生字新词:‎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3、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4、交流:‎ ‎5、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三、初读感知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再读感悟 ‎1、一边默读,一边勾划:六岁的克利斯朵夫的乐趣是什么?(板书:乐趣)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注意分别用不同符号勾划出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有关语句来)。‎ 二、朗读表达 分角色朗读描述祖父告诉克利斯朵夫那乐谱是他的“第一号作品”‎ 这部分内容的段落。‎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如下语句:‎ ‎○老人喜气洋洋地把这份乐谱解释给他听:……‎ ‎○克利斯朵夫简直愣往了。……他只能结结巴巴地接着说……‎ ‎○老人把他拉到身边。克利斯朵夫扑在老人的膝上,把头钻在他怀里,快活得脸红了。‎ ‎(注意带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感受 ‎1、小克利斯朵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想和文章中的人物说点什么?‎ 以上两个内容可以任选一个,先跟同学谈一谈,再动笔用三言两语写一写。‎ ‎3、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扩展阅读。‎ ‎2、从本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读一读、记一记。‎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六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把句子写具体。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能力目标: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赏析经典作品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积累鲁迅名言,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 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4小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赏析经典作品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一)理解与运用 ‎1、出示例句 ‎●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读句子,边读边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哪一句更好?好在哪儿?(第二句好。因为这样写把由天空和圆月组成的画面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了。)‎ ‎4、再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读读比比。例如:‎ ‎●沙地上种着西瓜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5、试着运用在句子中增加表示“什么样的”、“有多少(数量)”、“怎样地”“什么地方”等意思的词语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山坡上种着果树。‎ 例:高高的山坡上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 ‎●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 例:一架飞机缓缓地降落在宽阔而平坦的停机坪上。‎ 小结:学会把一个句子写完整,这对我们写作可是大有益处的啊!‎ ‎(二)拓展与交流:‎ ‎1、同桌分角色朗读P154两位学习小伙伴的话,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2、分小组交流各自对本组某篇文章某种写法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成果。‎ 在汇报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2、积累鲁迅名言,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 教学重点:‎ ‎1、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阅读平台 ‎1、本组课文带我们到中外名著中去游览了一番,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共同欣赏《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细节描写吧!‎ ‎2、教师介绍《儒林外史》及作者简况。‎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和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3、学生自由读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4、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生 诸亲六眷(juàn) 两茎(jing)‎ ‎5、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文章表现了严监生怎样的性格?‎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7、在本课文中,严监生动作描写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直子的交流越发子的紧了把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奶的交流那只手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 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8、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9、、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小结: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心理对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二、积少成多 ‎1、还记得《少年闰土》是哪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吗?(鲁迅)‎ ‎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积累几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共同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吧!‎ ‎3、学生自由读,想一想每句话的含义,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背一背或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三、口语交际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名家名篇,有很多情节使你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以“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为话题,继续开一次名著赏析会。‎ ‎1、先来看看活动的建议,了解一下,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是应注意什么?‎ ‎2、自己先准备。‎ ‎3、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4、小组推荐发言。‎ ‎5、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第三、四课 教学目标:‎ ‎1、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 ‎2、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1、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习作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什么题目?是谁写的?文章主要内容讲什么?你为什么对该文兴趣浓厚呢?读了文章后,当时心中有哪些想法?‎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 ‎(二)学习范文,进一步明确读后感格式:‎ ‎1、学习《做事要有主心骨——读有感》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读到的内容(画上圆括号),哪些地方是写读后的感想(画上方括号),注意:在这两部分中,哪部分是小作者重点写的?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地表达出了小作者读《爷爷吃鸡蛋》后的最真实的感受?(画上波浪线)‎ ‎2、指名朗读课本,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师生共同归纳读后感的写作内容:‎ 开头:交代篇名或书名,概括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 主干:结合原文,利用联想或议论,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结尾:简洁明快,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点拨,提醒注意事项:‎ ‎1、用第一人称来写;‎ ‎2、联系自己的实际时,一定要是真实的心得、体会,千万不要无病呻吟;‎ ‎3、要略写原文内容,重点放在“感”上;‎ ‎4、结合事例谈感受时不能变成记叙一件事情的习作;‎ ‎5、除了写读后受到的启示、教育,也可写灵光一闪时的感悟、联想,也可评点原文中的好词佳句,总之形式多样;‎ ‎6、标题要合适,可直接拟成《读后感》、《读有感》,也可采用正、副标题结合形式;‎ ‎(四)学习文后的“指南针”。‎ ‎1、默读“指南针”的提示:《学写读后感》,并注意文字后的图画中三个孩子说的话。‎ ‎2、判断下列读后感的写法哪种正确,在括号里画“√”。‎ ‎(1)有“读”无“感”()(2)有“感”无“读”()‎ ‎(3)“读”多“感”少()(4)“感”重于“读”()‎ ‎(五)四人小组内说说读了喜欢的文章后的体会。‎ ‎(六)指名2-3人在讲台前说,大家边倾听边思考,随时指出口述的优缺点,教师相机点评。‎ ‎(七)学生当堂习作,自己修改,教师巡视,酌情个别指导。‎ ‎(八)同桌互改草稿,交由老师查阅。‎ ‎(九)誊抄。‎ 教学后记:‎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