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1‎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 (1)引导认识长方形。‎ ‎ ①看一看、摸一摸。‎ ‎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圆 ‎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 ‎2‎ 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 1.认识三角形 ‎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 ‎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 ‎ 生答:三角形。‎ ‎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 板书:三角形 ‎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 ‎ ‎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 ‎ ‎ ‎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 认识图形(二)‎ ‎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3‎ 第三课时:拼一拼 预习要求:‎ ‎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边 ‎ 长方形 对边相等 ‎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4‎ 第四课时:七巧板 预习要求:‎ ‎ 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一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一拼。‎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 (1)从大小上比较。‎ ‎ ①哪些图形最大?‎ ‎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 (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 5‎ ‎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 (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 (3)数一数,算一算。‎ ‎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 教师接着板书:△ □‎ ‎ 5 +1 + 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 (1)师示范拼。‎ ‎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 ‎ 七巧板 ‎ 5 + 1 + 1 =7(块)‎ ‎5‎ 第五课时: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 ‎1学生观察。 ‎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 ‎(2)验证猜想。 ‎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 ‎(3)练一练。 ‎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 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 12 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口算题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 教学内容: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 A:知识技能性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1.口算。‎ ‎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9十(    )=12    9十(    )=13‎ ‎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 (3)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板书:十几减9.‎ ‎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 ‎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1)‎ 复习目标:‎ ‎ 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复习重难点: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一、 基础练习 二、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三、小结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2)‎ 教学要求:‎ ‎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课 标 第 一 网 ‎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 (1)9+(    )=15     (2)9+(    )=18‎ ‎    15-9=(    )        18-9=(    )‎ ‎ (3)9+(    )=14     (4)9+(    )=17‎ ‎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作业设计 ‎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第四课时‎9‎ :十几减8‎ 预习要求:‎ ‎ 看课本第13页,在课堂练习本试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学内容:十几减8(第13页 例2)‎ 教学目标:‎ ‎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1、口算。‎ ‎ 8+3=      9+5=     7+6=    8+5=‎ ‎ 7+4=      9+2=     9+8=    8+7=‎ ‎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 ‎ 9十(    )=16    8十(    )=13‎ ‎ 9十(    )=15    8十(    )=17    ‎ ‎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 1.出示例2。    ‎ ‎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 ‎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10‎ 第五课时  :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 ‎ ‎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1、口算。‎ ‎ 11-8      14-9     13-8    15-9‎ ‎ 11-9      17-9     12-8    16-8‎ ‎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 ‎ 6十(    )=12    8十(    )=13‎ ‎ 5十(    )=11    7十(    )=14‎ ‎ 9十(    )=16    6十(    )=13‎ ‎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 1.出示例3。    ‎ ‎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     l3—6=7‎ 三、巩固练习 ‎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 2.做一做第2题。‎ ‎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11‎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 ‎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12‎ 第七课时:练习课 教学要求:‎ ‎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 1、听算 ‎  12-7   12-4  12-3   14-8  16-9‎ ‎  8+9    13-6  14-5   11-2  15-7 ‎ ‎  17-8   15-9  ‎ ‎ (集体订正)‎ ‎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2、说得数,再写算式 ‎ 书中第15页的第3题:‎ ‎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 1、找座位 ‎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 2、找朋友 ‎ (书中第16页的第6题)‎ ‎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    (略)‎ 四、完成作业 ‎ P16:7‎ ‎13‎ 第八课时:十几减5、4、3、2‎ 预习要求:看课本第17页,试着做一做。‎ 教学要求:‎ ‎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 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1、口算 ‎ 11-8      14-6     13-8    15-6‎ ‎ 11-7      17-9     12-7    16-8‎ ‎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 ‎ 3十(    )=12    5十(    )=13‎ ‎ 2十(    )=11    5十(    )=14‎ ‎ 4十(    )=12    4十(    )=13‎ ‎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  1.出示例4。    ‎ ‎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 2.做一做思考题。‎ ‎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 5+8=13   7+6=13‎ ‎ 13-5=8   13-7=6‎ ‎ 13-8=5   13-6=7‎ ‎14‎ 第九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1)‎ 教学要求:‎ ‎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 基础练习。‎ ‎1、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按要求做题。‎ ‎ ‎ 二、 加强练习。‎ ‎ 1、师问生答。‎ ‎ ‎ 3、 综合练习。‎ ‎ (1)算一算,填一填。‎ ‎ ‎ ‎(2)认真计算。‎ ‎ ‎ (3) 画线计算。‎ ‎ ‎ 三、 解决问题。‎ ‎ ‎ 四、教师小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5‎ 第十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一、复习 ‎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 ‎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16‎ 第十一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3)‎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 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 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 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 ‎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四、小结。‎ ‎17‎ 第十二课时:解决问题(一)‎ 预习要求:‎ ‎ 看课本第20页,然后提出二到三个问题,让你的同桌解答。‎ 教学内容:‎ 用数学 (P20:例5)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 1.口算 ‎      12—8    7+9      17—8‎ ‎      l6—7    15—5    11+2‎ ‎ 2.★★★★★★★★‎ ‎    ●●●●●‎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    3、   △△△△△△△△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 3、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 ‎ 4、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 介绍多余条件。‎ ‎ 5、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 三、巩固练习 ‎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5‎ 第十三课时:解决问题(二)‎ 预习要求:‎ ‎ 看课本第21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1.口算下面各题。‎ ‎ 16-7 13-9 17-8‎ ‎ 12-5 6+13 12+4‎ ‎ 2.比多少。‎ ‎ 比 比 ‎ ‎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 ‎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 ‎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19‎ 第十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 1、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 2、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 3、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 4、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 5、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 6、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 7、课堂练习 ‎ 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0‎ 第十五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要求:‎ ‎ ‎ ‎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 4、做练习六第3题。‎ ‎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小结。‎ ‎21‎ 第十六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 15-8 13-5 12-6 15-7 9+8 ‎ ‎ 11-7 14-6 14-8 16-7 18-9 ‎ 二、复习应用题 ‎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  (3)列式计算。‎ ‎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 教科书P26的6题。‎ 第十七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三)‎‎22‎ 教学要求:‎ ‎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   12-7   12-4    12-3   14-8   ‎ ‎ 16-9   6+8    13-6   14-5‎ ‎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 17-8-3    9+4-6   11-6+7‎ ‎ 5+9-8    5+4+6    8+7-9‎ ‎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 1)11-8  12-6   13-7   14-9‎ ‎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 P26的第六题图。‎ ‎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 2)指名说图意 ‎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 看第P26:8题图 ‎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 (1)学生讨论 ‎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23‎ 第十八课时: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 1、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掌握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 基础练习。‎ 1、 在○里填上“>”、“”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 ‎ (2)出示计数器图。‎ ‎ 让学生观察后问:‎ ‎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