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能力目标;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观看课件情境主题,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出现不同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自制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 ‎ ‎ ‎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33~5个学生说 一、情境引入 激 发 兴趣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备课人里调查,通过备课人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备课人为单位,在备课人中进行调查统计, ‎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备课人里进行调查,我们备课人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学生回答,并说明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二、互动新授 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板书设计;‎ ‎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   人数    9 6 15 8‎ ‎   (1)全班共有( 38 )人。‎ ‎   (2)喜欢( 蓝色 )色的人数最多。‎ ‎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蓝色 ‎ ‎  ‎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能力目标;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观看课件情境主题,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出现不同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自制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 一、情境引入 ‎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让3-5人自有说一说 激 发 兴趣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 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要说出方法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能力目标;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观看课件情境主题,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出现不同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自制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 ‎ ‎ ‎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一、情境引入 激 发 兴趣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互动新授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学生自由发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回答说出数据 板书设计:‎ ‎   统计数据的方法 ‎  ‎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陈小菲 )参加比赛。‎ ‎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1课时 平均分(一)‎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积累,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平均分”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过“平均分”的过程,在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体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 ‎ ‎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根据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请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各小组动手操作 ‎(2)、学生观察汇报 ‎(3)、各小组汇报情况,‎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1、学生动手分一分后汇报分法。学生自由发言。‎ ‎2‎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黄坪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2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这节课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它是对“平均分”概念的丰富。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接触“平均分”,对“平均分”由原有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分的方法,“平均分”概念的建立是学习本机课基础。本节课应让学生动手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怎样扑捉数学信息,并能应用这些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 ‎ ‎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分组探讨解决“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2个2,就需要分成4份。‎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用小棒代替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并说说怎么分。)‎ 练习二第2题。‎ ‎(1)、第3题。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第4题。‎ ‎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 8瓶酸奶分成几份?‎ ‎ 8里面有几个2?‎ ‎ 有4个2,就分成4份。‎ 黄坪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对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有重大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能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活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对除法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从分东西引入,借组同样多,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然后映出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 ‎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学生自由回答。‎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 ‎ 每盘放几个?‎ ‎ 12÷4=3‎ ‎ 读作:12除以4等于3。‎ 黄坪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4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本节课的是用乘法求商的基础,也是今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本节课的重点是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从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来看,客观来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先确定平均分的分数再分,二是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后再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第一种分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是学习平均分的第二分法。但从其分的结果来看两种情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把一个物体或数量分成相等的几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 学生给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取名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 ‎(2)、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 ‎ 能放几个?‎ ‎ 20÷4=5‎ ‎ 被除数 除数 商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5课时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并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对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本节课采用了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方式,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主要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并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学生自由回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学生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三、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18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交流汇报。‎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 ‎ 12÷3=4 三(四)十二 ‎ 12÷4=3 (三)四十二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6课时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本节课是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对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教学,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并且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2、指名汇报。‎ 观察主题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二、探索学习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笼4个,6笼,一共多少个?‎ ‎*一共24个,每笼装4个,可以装多少笼?‎ ‎*一共装了24个,每笼6个,以装多少笼?‎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三、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 ‎ 4*6=24‎ ‎ 24÷4=6 四(六)二十四 ‎ 24÷6=4 (四)六二十四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7课时 练习课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7、28页,练习五。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进行巩固练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之前学习的内容由进一步系统而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因此,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是必不可少,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开拓思维。‎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 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并汇报。‎ 二、展开学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 ‎(2)、怎样列式呢? ‎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怎样列式呢?‎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 ‎(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 ‎ ‎ 同桌交流想法。‎ ‎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 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 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 练习课 ‎ ‎ 6×3=18(人)‎ ‎ 18÷3=6 (人) ‎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8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生学会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 标第 一 网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并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例3主题图。‎ ‎ 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 ‎ ‎ ‎ 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全班汇报交流。‎ 二、探索学习 教学例3‎ ‎、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一幅图提出了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3)、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 ‎ 三、拓展应用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完成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 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练习五1~3。‎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练习课 ‎ ‎ 平均每组几人? 可以分成几组?‎ ‎ 15÷3=5 (人) 15÷5=3 (组)‎ ‎ 答: 平均每组5人。 答: 可以分成3组。‎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9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自制课件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 ‎ 二、探索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 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 ‎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3、4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 ‎ ‎ 你应付多少钱?‎ ‎ 12÷3=4人) 4×5=20(元)‎ ‎ 答: 应付20元。‎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时 第10课时 整理与复习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35、36页。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与复习的。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 ‎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二、探索学习 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 。‎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6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游戏。‎ 独立完成练习六2~4,并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 ‎ 12÷3=4人) 三(四)十二 教学反思:‎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了轴对称图形,要留心观察,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 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 ‎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 。‎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交流汇报。‎ 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连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 剪一剪。‎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我们认识轴对称图形,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观察法与分析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 ‎3‎ ‎ 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 ‎ ‎、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说得真棒,‎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 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学生边说边做。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 ‎ 。‎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评。)‎ 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 课时 第3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借助图形,组织观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课件等活动,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借助图形,组织观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课件等活动,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剪纸吗?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 ‎ 二、互动新授 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 。‎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一排4个小人的方法。‎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 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学生尝试剪。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剪 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展示学生的作品。‎ 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小组合作试一试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 学生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兼职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看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 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 板书设计:剪一剪 剪纸人:(1)对折 ‎ (2)画半个人 ‎ (3)剪一剪 ‎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 课时 第4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谈话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 ‎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 ‎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 。‎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 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 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教学反思:‎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 ‎ 教材第38页例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比较、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 × 5 5 × 8 7 × 9 ‎ ‎9 × 4 7 × 3 6 × 8 ‎ ‎9 × 5 8 × 8 7 × 8 ‎ ‎3 × 6 9 × 9 6 × 7‎ ‎2、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3、 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 ‎ ‎ 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 ‎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挂小旗整齐?‎ ‎(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有5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5)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每9个摆1行,可摆几行?‎ 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 ‎5、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 ‎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3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56÷7=8‎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练习课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 ‎ 教材40-41页练习八第3-9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比较、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计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 学生背乘法口诀 学生计算 ‎ ‎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 二、巩固练习 ‎1、教材40页练习八第3题。‎ 强调:先计算出每题的结果,然后再排序。注意括号中应该填写算式。‎ ‎2、教材401页练习八第4题。‎ 比赛:男生完成左边一组,女生完成右边一组,看谁摘到桃子。‎ ‎3、教材40页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随机点两题说说得出商的方法。‎ ‎4、教材41页练习八第7题。‎ 看清每班有多少队员参加比赛。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5、教材41页练习八第9题。‎ 学生完成后再集体纠正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八 21÷3=7 36÷4=9‎ ‎ 口诀:三七二十一 口诀:四九三十六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第3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 ‎ 教材第42页例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比较、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板书: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板书:6×2=12 ‎ ‎2、根据算式4×8﹦32写出2道除法算式。‎ ‎3、(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学生口答 ‎ ‎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教材第42页例3。‎ ‎(1)出示例3图。说说有哪些东西可买?各卖多少钱?‎ ‎(2)题中的问题: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3)引导列式。‎ ‎56÷8=7(个)‎ ‎(4)检查解答正确吗 ‎(6)引导学生完成第42页例3后的问题。‎ 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三、总结ht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3页1-4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 例3:“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练习课 课时 第4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 ‎ 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第5-9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比较、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 学生回答 ‎ ‎ 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5题。‎ ‎(1)这道题是不是要我们把题中的所有算式都计算出来?‎ ‎(2)这题重点要把握什么?‎ ‎(算出的商是下一步算式的除数)‎ ‎(3)指导:‎ 第一道题是32÷8=4,下一步是28÷4还是35÷7?为什么?‎ ‎(4)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画出线段,找出出迷宫的路线。‎ ‎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 ‎(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我们都坐过山车。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辆过山车?‎ ‎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7题。‎ ‎4、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9题提示。‎ 便宜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纠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 板书设计: 9÷9 72÷8‎ ‎42÷6 36÷9‎ ‎45÷35 63÷7‎ ‎27÷3 72÷9‎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时 第5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 ‎ 教材第45-46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比较、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放大的空白的表格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从表内除法(一)到表内除法(二),我们学习到什么?‎ ‎2、教材第45页整理和复习 ‎(1)观察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第一,每列从上到下的商依次为1-9;‎ 第二,每列的除数相同;‎ 第三,每列从上到下都是依据从1到9的乘法口诀。‎ ‎(2)学生依据规律写出余下的算式。‎ ‎(3)用写出的卡片开展活动。‎ ‎3、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1题。‎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2题。‎ ‎5、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4题。‎ 先算出正解的被除数。‎ ‎6、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3题(1‎ 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 ‎ ‎)、(2)。‎ 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46页练习十 板书设计: 2÷1 2÷2‎ ‎ 4÷2 4÷2‎ ‎ 6÷3 6÷2‎ ‎ 8÷4 8÷2‎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课本47页例1。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则是学生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先说后计算 ‎ ‎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信息。‎ 学生交流反馈 学生自由说运算顺序 ‎=29+38 ‎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 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学生自由说说 三、巩固练习 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学生先计算,再试着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 ‎ 同级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课本48页例2。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则是学生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 ‎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 4×3+7 =12+7 =19‎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7+(4×3)‎ ‎=7+12‎ ‎=19‎ ‎4×3=12 ‎ ‎12+7=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 7+(4×3) =7+12 =19‎ 问题:‎ ‎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 ‎7+12÷3 ‎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巩固练习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时 第3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课本49页例3。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则是学生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2. ‎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 ‎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 学生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9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的什么?‎ 板书设计:‎ ‎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第4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课本53页例4。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则是学生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旧知 ‎(30-20)÷5 =‎ ‎ 72÷(18-9)= ‎ ‎65-8×5 = 20+7×5 =‎ 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新 课 网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 (90-36)÷9 = 54÷9 = 6(次) ‎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4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时 第5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课本57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则是学生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 综合算式卡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 ‎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 解答正确吗? ‎ ‎4.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小女孩: 3×4+5 10-(3+5) =12+5 =10-8 =17(元) =2(元)‎ 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一步一步思考的。‎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板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5÷(32-27) 24÷8×2‎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教科书第60页例1、第61页例2‎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学生在学习时,在操作体验中建立分的过程、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过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学生看课本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 ‎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问题:1. 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 ‎3. 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 11根、12根呢?‎ ‎5. 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 余数<除数 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 余数<除数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竖式与试商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教科书第62页例3、第63页例4。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在操作体验中建立分的过程、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过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 ‎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 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着写写。‎ 学生先观察,再试着写一写。‎ 三、教学例4‎ 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 学生交流想法,体会试商。‎ 四、课堂作业 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板书设计:竖式与试商 ‎13÷4=3……1‎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解决问题(例5)‎ 课时 第3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教科书第67页例5。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在操作体验中建立分的过程、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过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 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学生审读题意,交流各自的想法。‎ ‎ ‎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请你自己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四、课堂作业 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 板书设计: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解决问题(例6)‎ 课时 第4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教科书第68页例6。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在操作体验中建立分的过程、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过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 ‎ 二、探索新知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 请你自己试一试。‎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 ‎1. 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试一试。‎ ‎2. 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 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学生可以试着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纠正。‎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小小设计师 课时 第5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运用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觉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是实践活动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 课件展示图案。‎ 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学生讨论交流。‎ ‎ ‎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然后集体讨论。‎ 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预设:,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 :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生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图案。‎ 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 学生动手操作 三、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 板书设计:小小设计师 旋转 平移 对称 教学反思:‎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千以内数认识的教学,在借助直观模型数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1000的含义,认识计数单位“千”,沟通个级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学生根据要求口答 二、探究新知 ‎ 1、数的认识。‎ ‎ 1000有多大?(估计说)‎ ‎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 动态演示P75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 10个一是10‎ ‎ 10个十是100‎ ‎ 10个一百是1000。‎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按要求数小方块,并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 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 3、数数练习。‎ ‎ [1]集体数,P75 做一做 ‎ [2]数数接龙游戏 ‎ 4、猜数游戏 ‎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小组学习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 1.完成第75页的“做一做”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 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有什么发现? ‎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在计数器上拨数 ‎806 480 521 600‎ 数数(100—1000以内)‎ ‎ 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汇报。小结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10‎ ‎ 10个十是100‎ ‎ 10个一百是100‎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第2课时 三位数的读、写法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如何估数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点子图 小棒、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 ‎ ‎ 学生按要求口答并板书 ‎ ‎ 二、探究新知 ‎ 1、教学P76例2 ‎ 出示例2主题图,想一想怎样用比较合理的办法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圆点?‎ ‎(1)先数出一竖行,有10个 ‎10个10个就是100,圈出100,‎ 同样数出100再圈起来,2个一百是二百,与三十五合起来是二百三十五。‎ ‎(2)借助小棒 ‎(3)出示计数器 ‎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235这个数。‎ ‎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点数一竖行的点子数,10个10个数就是100,并圈出来 同学们利用小棒动手摆一摆,并呈现小棒图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 2、练习 ‎ (1)读出下面各数.‎ ‎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 (2)写出下面各数 ‎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 六百五十 七百 ‎ (3)P77 “做一做”1、2‎ 学生口答 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总结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看题目写答案,集体订正 四、作业 ‎ P79 1、2、3‎ 板书设计: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第3课时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 一、复习 ‎ (1)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 109 800 289 330 100‎ ‎(3)写数 ‎ 999 345 870 106 ‎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 61○56 45○47 100○98‎ ‎ 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比较方法: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7图 ‎ 小组讨论:怎么较快数出主题图中的点子图。‎ ‎ 2.练习: (1)P79第4题 ‎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同桌互相说 ‎ 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 3.数学游戏 ‎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学生汇报 P81 13题 三、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第4课时 认识算盘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教材首先说明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曾传到日本、朝鲜等国。接着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在算盘上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然后用图说明1~9各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算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 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 学生独立完成 ‎ ‎ 二、 介绍在算盘拨数的方法 认识档、上珠、下珠 认读算盘上的1-9各数。‎ 拨珠的方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P78图 认识算盘 ‎ ‎ 根据自己的喜好现确定个位,一次从右到左定位 定位:算盘上哪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只要个位确定下来,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 各部分的名称 一个下珠表示数字几?‎ 一个上珠表示数字几?‎ ‎ 学生汇报 ‎ (4)在算盘上分别标出数位。‎ ‎ 2.练习: ‎ ‎(1)P78“做一做”‎ ‎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2.数学游戏 ‎ (1)同位每人拨出一个数。然后俩人分别说出、写出算盘上所表示的数。‎ ‎ (2)拨一些数让学生读写。‎ 同桌互相说 课堂练习 P80、6‎ 板书设计:认识算盘 ‎ 最右边起:一档 个位 ‎ 向左数:第二档 十位 ‎ 第三档 百位 ‎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第5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今后,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数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 3、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让学生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一)复习旧知。‎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00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展示数字卡片 ‎ ‎ ‎(二)讲授新课 ‎1、通过看图,并揭题。强调数学信息,学生汇报结果,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2、教学例5。分三步走 ‎(1)观察例5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 出示板书:‎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一千一千地数。‎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6。‎ ‎(1)教师拨出2458,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四百五十八。‎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458。)‎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 4、课堂练习。[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83页的“做一做”第1题。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 ‎②从9995-10000。‎ ‎5、玩游戏(投飞镖)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请你在计数器拨出数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能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4)记这个表格。‎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学生订正。‎ 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三)综合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这个即是一个练习,又是一个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课堂小结 在玩过之后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第6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 进一步教学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法。由于数的读写都是建立在对数位意义的正确理解之上的,读法和写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材将四位数的读写安排在同一例题中同时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 ‎2.在经历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过程中,加深对数位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掌握中间和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填空:‎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 我读,你写  820   409 500      4758‎ 我写,你(开火车读)‎ ‎400  306   930    623     5794‎ ‎ ‎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汶川大地震吗?‎ ‎2、师:在灾区的小朋友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为灾区小朋友捐款。老师这里有一张新纪元学校各班的小朋友的捐款数额,大家想知道他们各班捐款的情况怎样吗?(出示统计表)‎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合计(元)‎ ‎2630‎ ‎5305‎ ‎4005‎ ‎4306‎ ‎3500‎ ‎6003‎ ‎3、师:谁愿意当一下播报员给大家播报下一年级的捐了多少钱?‎ ‎4、师:二年级呢?‎ ‎5、师:还有谁也想试一试报一下三年级的捐款数?‎ ‎6、师:小老师们,你们觉得他这样读对吗?有没有跟他读的不一样的。‎ ‎7、师:到底哪种读法是正确的呢?‎ ‎(二)分类感知,探究读法 ‎1、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数(4005),哪个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它是几位数,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师:你能上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这个数吗?‎ ‎3、师:你为什么在千位上拨4个珠子,百位跟十位却一个也不拨?‎ ‎4、师:像4005这样百位和十位上都没有,用零来站位的四位数,我们读时只需读出一个零就行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个数。‎ ‎5、师:4005用中文表示出来就是四千零五(板书四千零五)‎ ‎6、师:下面谁来试试读出六年级的捐款数?其他小老师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仔细了他读的到底对不对?‎ ‎7、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课本85页,在上面的空白处先写下6009,再在旁边用中文写出它读作什么。‎ ‎8、师:剩下还有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捐款数没播报完,最后一次当播报员的机会,老师要看看给哪个小朋友好?‎ ‎9、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说说一到六年级的捐款数,看看对方说的对不对,2、4、6、8小组说,1、3、5、7‎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小组听他说的对不对。对的夸夸他,错的教教他。‎ ‎10、师:现在请小朋友转动一下自己的小脑瓜,想一下刚才我们读这些数时,我们是从最高位读起还是从最低为开始读起。|k 11、师生小结读法 我们读数的时候要记住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1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85页,读读书上的小男孩和小精灵的话。‎ ‎(三)探究写法例8‎ ‎1、师:我们会读万以内数了,那么你会不会写呢?老师现在就考考你们。‎ 师:请小朋友们把计数器上显示的数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边写边想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师:这也难不倒大家啊!那老师再拨一个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有老师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在计数器上拨出3003)‎ ‎2、师:这次小朋友在写的过程中还要想想写这个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奇怪,四千三百零五,三千零三,它们当中都只有一个零,为什么在写的时候4305写一个0,3003却要写2个?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解答一下。‎ ‎(四)师生交流、归纳方法 ‎1、师:刚才我们读、写了很多数,现在你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了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怎样读、写万以内的数。小组汇报读数时和写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就可以读和写各种各样的数。‎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三、巩固新知,拓展迁移 ‎1.教科书P85做一做第1题。‎ 师:这几道题,你想提醒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什么呢?‎ ‎2.完成教科书85,第2题。‎ ‎3. 完成教课书88,第9题 ‎2010年,可能有学生会出现二千零一年的读法。‎ 安老师的提问操作和思考 师:对于年份,车牌号,电话号码等,我们直接读数字就行了,例如,2008年,我们读…‎ ‎4.教课书88第10题 板书设计: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 北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第7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并利用这一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补充、总结 一、引入新课:‎ ‎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 ‎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授:‎ ‎ 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 ‎ 2、学生活动。 ‎ ‎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 式子表示出来了。 ‎ ‎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 ‎①82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