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蒹葭》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经两首·蒹葭》‎ 课 题 诗经两首 蒹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地朗读;能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感情;能根据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从而能正确把握感情基调,边读边思,边读边悟,多角度感受古代优秀的诗歌。‎ ‎2、理解清新隽永的语言美,理解意象即形象性事物排列的组合美,理解意境蕴藉的情感美。理解《诗经》两首的四字句,双声叠韵,比兴等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传统诗歌的淳朴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 ‎“读诗使人灵秀”(培根语),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歌教学,应体现“诗教”。用联读的方法认识《诗经》的相关知识;用范读、跟读培养读诗兴趣;用对比诵读涵咏,提高美读意识;用唤醒审美经验,提高读诗水平;用整体感受意境,体味诗歌的语言;用白话扩读、图读或配歌曲读,提高想像联想能力,激发鉴赏兴趣;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扩大信息量,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蒹葭》的意境感受和意绪的讨论学习,理解朦胧含蓄的美,理解抒情主人公心灵的追求;通过感知抒情人物的不确定,和它的感情追寻,从而理解诗中境界的象征意味,唤起学生更广泛的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用具 CAI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设计 驾一叶兰舟,行驶于诗歌的河流,静静的世界里,有天籁传来,我们的眼前浮现出醉红了夕阳的泪眼,点缀着沧海的云帆,回荡在零丁洋的绝响!是诗歌,是诗歌赋予了我们柔情、豪情和激情!现在就让我们溯洄而上,走进诗歌的源头——诗经,去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去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5‎ 介绍诗经 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秦风》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 谈课外对诗经的了解认识,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感知诗歌意境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弄清读音和节奏。‎ 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2、我们都知道,秦国是一个尚武好斗的国家,其诗歌也多表现战争狩猎的场面,它的风格也极其雄浑豪壮,那这一首《蒹葭》也是如此吗?请看大屏幕,通过画面和对诗歌的初步感知,根据这首诗给你的第一感觉,选择一首具有这种风格的乐曲。‎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然后点评,你认为他(她)的哪一句读得好?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这一句描绘口头描绘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吗?(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在点评中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5、听歌曲《在水一方》,再次感知诗歌的意境。‎ ‎80年代,根据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在水一方》的歌词“‎ ‎1、自读课文,弄清诗歌的读音及节奏。‎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这首诗。‎ ‎3、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具适合作为这首诗歌的背景音乐。‎ ‎4、小组合作,讨论诗歌内容及描绘的意象,再由小组推荐个别朗读,其余小组点评。‎ 5‎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就是诗经《蒹葭》的翻版,它通俗、易懂,为现代更多的人接受。因此,歌曲能传唱于全国各地而经久不衰。当缠绵而略带忧伤的乐曲飘扬在中国大陆上空时,有多少少男少女曾为之倾倒啊!现在就让我们在这深邃悠远的乐曲中去感受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吧!‎ ‎5、学生分部读(女生读每节的第1、2句,男生读每节诗的第3、4句),读出美感。‎ 体会诗歌情感美 ‎1、这位伊人这么美,值得这位追求者上下求索,确实很美。诗人为什么不把这种美直接地写到诗歌里面呢?(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主人公有什么作用?)‎ 用环境描写更能够表现他的美,表达她的爱意。诗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这是一种“比兴”手法。‎ ‎2、这首诗一共三节,我们刚刚着重品味了第一节诗的内容。那第一节会背了吗?(抽生背诵)如果第一节会背了,第二三节好不好背?为什么?‎ 找到三章诗中不同的地方,作上记号,理解它们的意思。‎ 介绍一唱三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比兴的写作手法 了解诗歌一咏三叹的艺术表现形式 5‎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上古民歌,也是现代民歌常用的形式。它的美感价值,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从情感方面看。十个重在以情动人。情感不是一次性概念告知所能奏效,须反复感染方能起到动人心弦的效果。二是从音乐方面看。上古民歌都是口头传唱的,是以声调和旋律来感染人的情感,唱者须反复才能尽情,听者须反复才能动情。因此,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本身,就是在层层推进感情,就是在不断强化美感效应,并非一定要在每章的内容上有了发展变化,才算是有了推进。这是应当意识到的。‎ ‎3、根据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从时间变化上说明了什么?‎ ‎(2)伊人所在地“方”、“湄”、“涘”三字突出地点的变化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理?(体会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 ‎(3)“长、跻、右”的反复运用,取得了什么效果?‎ 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5)当白露已唏、白露已已的时候,追寻伊人的脚步会停下吗?‎ ‎(6)这个追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4、听朗读录音,体会感情。‎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齐读课文 理解诗歌内涵美 ‎1、主人公苦苦追寻的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吗?除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 诸葛亮辅佐刘备,希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是星落五丈原,出世未捷身先死,使的他的愿望成了“所谓伊人”永远“在水一方”;‎ 岳飞抗金、精忠报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是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于狱中,他的志向也成了“所谓伊人”永远“在水一方”;‎ 我们不妨把“伊人”视为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她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 1、 根据提示举例 2、 谈自己的感受。‎ 5‎ ‎2、人世间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有太多太多的梦想无法实现,因此,这个时候阅读《蒹葭》往往产生心灵的共鸣,我认为这也许就是《蒹葭》最打动人的地方吧!?我们伫立在梦的河边,一次次遥望那缥缈的身影,专注地等待“她”的一次回眸。为此我们甘愿化作河底的水草,日夜荡漾在她心湖的柔波里。我们守候着这份美丽,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 带着对这份美丽情感的感动,让我用声音来倾诉,来表达——蒹葭苍苍……‎ ‎3、齐读诗歌。‎ 结束语设计 人生的道路被千难万险阻隔,恰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时候,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是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让我们用夸父追日的勇气、愚公移山的执著,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板书设计 诗经·蒹葭 ‎ 追寻者——蒹葭——白露——道——伊人(理想)‎ ‎ 苍苍 为霜 阻且长 水一方 ‎ 萋萋 未晞 阻且跻 水之湄 ‎ 采采 未已 阻且右 水之涘 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 1、 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诗歌。‎ 2、 用描绘诗歌的意境。‎ 3、 联系实际理解的主旨。‎ 课外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 自己选择一首诗经中的抒情诗,并理解。‎ 教后反思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