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苏幕遮》
【学习要点】
1.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
【探究活动】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虞美人》和《苏幕遮》。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情景关系的题目,注意情景关系主要有哀景哀情、乐景哀情、乐景乐情,答题时注意区分,答题时现归纳意象,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
【讨论明确】
《虞美人》中用以乐景写写哀的手法选取“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欢快的景象,来衬托现在的凄惨处境,表达内心的哀愁。来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苏幕遮》这首词的上片,写一个五月的早晨,一场宿雨驱散了潮湿闷热的暑气,檐头鸟雀报晓,鸣声中带着雨后放晴的快乐。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这首词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要点二:探究写景的艺术。
【探究活动】
结合这两首词,谈谈写景的技巧。
【教师释疑】
写景的技巧主要是顺序、切入点和手法,顺序注意高低俯仰,切入点注意绘形、绘声、绘色,手法注意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的运用。
【讨论明确】
《虞美人》中运用对比和虚实相生的手法写景:虚实相生,(眼见为实,回忆设想为虚),三度对比,隔句照应。选取“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这些无情之物,和“往事,故国,朱颜”有限的生命,来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苏幕遮》中从不同的角度写景:“燎沉香,消溽暑”从嗅觉、触觉两方面来描述的。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从视觉、听觉方面来写词人醒后所见、所闻、所感,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2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者简介】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2分)
【答案】 “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
【解析】
(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5分)
【答案】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解析】
试题分析: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句式是一种暗示法的句式,是某种特定心态借助意象的表现方法。它让人可以产生听觉上的风声雨声,视觉上的潇潇绵绵、飘飘扬扬,触觉上的寒意、潮意、湿润意,一直到心态上的感知:酸辛感、苦涩感。“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这是时序的暗示。但细加辨味,芭蕉叶绿,樱桃果红,花落花开,回黄转绿,大自然一切可以年年如此,衰而盛,盛而衰,可是绿肥红瘦对人来说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再进一步推去,家国一旦破败,不能重见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