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课堂实录
前言:
研读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人物形象,体味巧妙的构思。
3、认识人性美丑,真诚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物形象,体味巧妙的构思。
难点:认识人性美丑,真诚对待他人。
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作者展示的生活中人性的美与丑,还在于作者结尾“抖包袱”的“欧•亨利式”结尾。教学难点在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人性复杂性变化性的把握。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情节,分析人物,领会思想,指导生活。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师:“佛说,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同学们,透过这扇窗,你想到了什么?”
生:明亮的窗户。
生:窗外的景物。
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师:对,大家可能会想到教室明亮的窗户,也可能想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还可能想到清华园学校是汝南教育的窗口,那么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在小说《窗》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怎样的窗户。
2、师板书课题、作者:窗 泰格特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胸怀目标,课堂高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完成下列学习目标,请看: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人物形象,体味巧妙的构思。
3、认识人性美丑,真诚对待他人。
师:指名让一个学生大声读出学习目标,使其他同学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熟记于心。
师:“有信心完成目标吗?”生:“有。”“如何来完成这些目标呢?下面咱们结合学习指导走进文本,感知课文,理清情节。”
三、研探展评1
1、师出示自学指导。
5
自学指导1:感知课文,理清情节。
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在流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6分钟后检查汇报
2、学生默看学习指导后,放声朗读课文。
(教师面带微笑,用欣赏的眼光环视大家读课文,观注大家的学习状态和认真程度。)
师:“刚才大家读书很认真,尤其是某某同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做标记。大家读书效果怎么样,老师来检测!”
课件出示
字词抢答赛:我能读准下列红色字读音
俯瞰 ( ) 咳嗽 ( ) 一泓( )
胳膊肘( )争相斗妍( )气喘吁吁( )
生争先恐后站起的读字音,有读错的其他学生及时更正
师:“请同学们齐读生字词两遍,加深印象。”生齐读字词两遍。
师:“扫除了阅读上的拦路虎,让我们走进故事,先对子交流,后汇报展示.”课件出示
整体感知:
1、故事发生在 .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
和 .他们的病情都 。
3、一开始,两人关系 ,他们经常 ,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 。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 ,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
生:对子交流,理清故事情节。
师:“自学时间到,请抢答:”
生1:“故事发生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
生: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两个病人。”
师:师:“哦,哪两个人物,表述能不能再具体一点?”
生3:“一个是靠近窗户的人,一个是远离窗户的人。”
师:“我们把这两个人简称为近窗和远窗的人,好吗?’
生3:好的。
生4“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一开始,两人关系融洽;他们经常聊天,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窗外的美景。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自私,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见死不救。
生:因为嫉妒。
师:这样更准确。
师:“同学们通过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了小说内容,下面咱们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四、研探展评2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品读文本,分析人物
速读课文,思考:
1.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5
2、你是如何看待第二个病人的?
3、本文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呢?
2、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交流,组内达成共识。
4、学习小组分组汇报展示。
小组代表生汇报展示问题1: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不是真的,从文末“他看到的是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以看出。
师:概括得很好。为什么用“一堵光秃秃的墙”结束呢?
生2:我觉得老师“这地方光秃秃的墙”不是真正的墙,而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阂,或者是冷漠。
师:你真的很优秀,思维很活跃
生3:他想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
生4;他想借美好的生活景象激励病友。
师:什么样生活景象?
生:美好
师:你能读出文中的那些美好的生活景象吗?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的真好,为你喝彩!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纷纷发言:善于为他人着想、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品德高尚、无私。。。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的无私呢?
生:读原文“这时,他开始为同伴描绘窗外所看到的一切„„
” 师:远窗病人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汇报展示问题二:远窗病人是一个自私、虚伪、冷酷残忍 、丑恶的人。
师:从哪可以看出?
师:可以说他向往自由,但践踏自由,贱视生命。和远窗的人形成了?
生:鲜明的对比。
师:本文运用鲜明的对比,使丑的更丑,美的更美,突出了惩恶扬善的主题。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一扇什么样的窗,并说明你的理由 。
生:透视心灵的窗,因为从这扇窗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暗淡。
生:让人看到心地善良、道德高尚与内心丑恶、灵魂卑劣之窗
师:说得真好,可看出你们对课文理解很深。现在再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命名为《窗》?
五、研探展评3
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三:
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完成以下任务:
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从人物和情节两个角度谈谈。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准备抢答。
生汇报展示。
生:《窗》有喻指人的心灵的意思。
生: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5
师:准确的回答源于积极的思考,欣赏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于近窗者这样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吗?
生:最美校长李灵
生:义工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
生:环卫工人,学校门卫室的门卫
师:听着你们的发言,老师很高兴,因为你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师: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棒,尤其是**同学。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到底完成的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检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
师: 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棒,尤其是**同学。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到底完成的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检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
课件出示
一、 基础知识沉淀
1.根据下列的拼音写出汉字。
俯kàn( )一hónɡ( )xú xú 如生(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充塞( ) 气喘吁吁( ) 争相斗妍( )
二、我们平时熟记的一些名句中就有与本文主题一致的句子,请从下面选择一句(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D.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三、写作拓展:“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这位病人怎么想?怎么做?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为本文畅想一个结局,看谁写得最有创意。
生:顺利回答1、2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的非常优秀。现在,我们来共同挑战最后一个难题:如果让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求有创意,切合主旨,符合人物性格,你有哪些好的想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说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
生:我想引用顾城的一首诗。
师:顾城的诗,我也很喜欢,你说。
生: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5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师:这个结尾,非常别致,对比的色彩很鲜明。
生:我想平淡一点
师: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他,无力的躺了下去,窗外,更加安静了……
师:这个结尾很有意思,静中有动,表面的安静恰恰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波动。
(下课了,响起了萨克斯乐曲《回家》)
师:从好的方面,谁来说一说。
生:于是近窗边,又多了一个重症病人,继续为病友们编造窗外的美景……
师:回答得很好,感觉近窗的人使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洗礼。人确实就是这样,比如说我,每次听到《回家》这首乐曲,都深有感触。“回家”,我认为它呼唤的不仅是回到我们身体栖息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呼唤我们回归灵魂升华的家园——那就是人类要永远求真、求善、求美。最后我也想用顾城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这堂课:
“我要在大地上,
画满窗户。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让我们在《回家》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
近窗病人 乐观善良
热爱生活
道德高尚
对 比 惩恶扬善
远窗病人 自私虚伪
冷酷残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