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马
29、马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的积累,仿写。
2. 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
3.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 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3. 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
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组马的照片。大家知道这些画都出自哪位画家之手吗?
徐悲鸿是我国以画马著称的画家,那么请问,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徐悲鸿
生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作者简介
字词检测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一篇科学小品文《马》,在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布封。
接下来我们来检测一下生字词。
大家可以把红色的字记在自己的书上。
开火车
齐读
三、整体感知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两种状态的马,现在就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归纳出文中出现的究竟是哪两种状态的马?分别又有什么特性呢?那么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默读,思考 ,回答
四、合作分析
(一)1、首先来看看“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征?寻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2、自读1、2小节,划出你最有感触的语句,在旁边作点评。
3、让我们来看一看家马所受的苦难。
当作者说明这些马“被奴役”时,文中提到“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 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个句子该如何理解?不仅仅被奴役,身上“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马还被全身装饰,“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对这个句子又该作何理解呢?“这一切”指什么?
(二)1、我们感受了布封笔下的人工驯养的马,文中还提到了另一种类型的马――天然野生的马。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所描述的这一种类型的马,又是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学生找、分析
生自由发言
2
2、作者在这一自然段大大赞美了马的外貌,说它是最匀称,最优美,直白的赞美似乎还不够,作者拿它和其他动物进行对比,这些其他动物有哪些?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3、作者也把两种生存状态的马进行对比。那么,作者对这两种之分别抱着怎样的感情呢?你又更欣赏哪一种?
五、归纳总结
文章中,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同学们也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感受。而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马在这里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
无论是人工驯养的马,还是天然野生的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人类也应当把马真正地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应当善待动物,关爱生命,人与动物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出示PPT)
六、 作业布置
1、课堂练笔(发纸),
2、课外阅读周涛的《巩乃斯的马》
课堂练笔
七、 板书设计:
29.马
布封
(法,博物学家,作家)
勇毅:剽悍 慷慨以赴
人工驯养的马 驯良:窥伺 舍己从人,无保留
对 (同情)被奴役:羁绊 疮痍
当玩物: 摆阔绰 壮观瞻
比 美质:不被羁勒 强壮 轻捷 遒劲
天然野生的马 美德:豪迈犷野 和平生活,不互相妒忌
(赞美)美貌:匀称优美 相得益彰
反思
整堂课目标明确,上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环节也比较简明,根据课文结构分析两个部分。通过让学生细读文本,化难为易,立足文本,挖掘文本,适当拓展,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发展提高。
在这节课中,还是觉得自己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总觉得时间不够,缺少足够的耐心等候学生的思考、回答,这一点还需改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