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中亚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亚的位置及范围(国家和地区)
2、了解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气水等)
3、了解中亚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能力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本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及成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气水)
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本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及成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知能点一:中亚的位置及范围(国家和地区)
Ø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适时点拨
归纳总结
1.海陆位置
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距海较远
2.经纬度位置
3.交通位置
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第二亚欧大陆桥”
归纳总结
知能点二:中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适时点拨
归纳总结
1.地形
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东南部:天山
4
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帕米尔高原
中西部:图兰平原
里海沿岸平原
北部:哈萨克丘陵
地势:东高西低
沙漠广布
2.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半干旱区广)
成因: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
地形阻挡
特点: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很大。
3.植被
以草原、荒漠为主
4.河湖
多内流河、内流湖
知能点三:中亚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适时点拨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分布:
1.小麦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多的半干旱地区,即西部北部边界地区;
2.水稻分布在灌溉条件好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地区;
3.棉花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上游地区和南部山前地区。
4.中西部荒漠草原、东南部山地高原牧场发展畜牧业(细毛羊和羔皮羊)
中亚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区,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概况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
②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多沙质土壤,透气性好;
③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④棉花成熟后期降水少,利于后期管理和采摘。
中亚灌溉农业的发展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应采取哪些措施?
①
归纳总结
4
由于长期灌溉,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因为蒸发强烈,盐分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严重;
②过量引用河流水,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鱼类绝迹,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基本丧失;
③过度垦殖,使土地荒漠化加剧。
措施:合理分配灌溉用水;
改进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适当减少种植棉花、水稻等耗水量大的作物;
加强湖河沿岸植被恢复
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较发达。
①有利条件:
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里海沿岸,煤、铁、铜—中东部。
农产品:棉花和牲畜多
③不利条件:
木材缺乏,许多机械、轻工产品需要进口
探究问题
1、描述中亚河流的一般水文特征
2、巴尔喀什湖:东部咸水、西部淡水原因
3、咸海面积萎缩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断流现象;夏汛;上游水量大,下游水量小;含沙量大。
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有流量相对较大的伊犁河注入淡水
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1)人为原因:②阿姆河、锡尔河沿岸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过度,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②
重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4
过度放牧、开垦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
危害:①失去调节气候的功能;②生态环境恶化,产生危害更大的盐尘暴;③湖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④加剧土地退化;⑤传统渔业衰落,导致渔民失业、贫困。
措施:①合理分配河流的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并防止过度放牧,实行退耕退牧;③恢复流域内的植被。
第二环节
真题演练
例1分析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
有利方面:①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②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③沿线地势较为平坦,施工难度小
不利方面:
沿线气候恶劣,生态脆弱,易造成生态问题
重在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2.分析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意义
• ①对中国来说
• 第一,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
• 第二,促进西部大开发。
• 第三,实行能源来源多元化,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 ②对哈萨克斯坦来说
• 使其拥有稳定可靠的原油销售市场,带动哈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环节
评析
更正
总结
第四环节
教学反思
活页练习,评析、总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