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第三章 第二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基本要求:
1.了解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2.结合案例,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三、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建议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草原的景观和乳牛场的景观,让学生对两种畜牧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设置相关思考题,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牛的“天堂” 牛的“地狱”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东临大西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7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这里的草类生长茂盛,质量好,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一年四季都可放牧,不需建防寒防冻的圈棚。阿根廷每年牛的存栏数为5 550万头,从这个意义上说,潘帕斯草原是牛的“天堂”。阿根廷每年要宰杀1 000万头牛,除供国内食用外,还大量冷藏出口,阿根廷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这里似乎又是牛的“地狱”。
学生用书[P49~P50]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点: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
3.自然条件:有大面积的干旱
学生看图思考
【思考】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为何成为牛的“天堂”?西欧的地形和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为什么西欧不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而乳畜业发达?
[图表导读]
1.读教材图3.16
联系实际
1.识记: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分布和特点。
2.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3.应用: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5
【讲授新课】
、半干旱气候区。
4.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5.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③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种植饲料,开辟水源,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教师提示:(1)由图看出这里位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四季分配较均匀。
(2)温带草原带。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3)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二、乳畜业
1.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3.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制约因素: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所以大多紧邻消费市场分布。
5.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2)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3)市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
(4)机械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提示:(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2)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利于谷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3)市场因素,饲料因素。
学生用书[P50~P52]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潘帕斯草原的位置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如何?
(2)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潘帕斯草原的牧牛带属于什么自然带?为什么说这里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
(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在促进牧牛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图表导读]
2.读教材图3.20西欧地形分布、图3.21西欧气候类型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欧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西欧主要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有何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影响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读图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地理
5
1.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
2.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具体内容
气候
气候温和,适于草类和牲畜的生长与发育
草原
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土地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交通
距海港近,铁路的贯通和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便于牛肉出口,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借鉴意义
阿根廷的措施
对我国放牧业的借鉴意义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不退化
开辟水源
保护草场,开辟水源,建立配套的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种植饲料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研究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牲畜,提高畜牧业的产出
病害的研究
[知识拓展] 大牧场放牧业和游牧业的异同
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游牧业
不同点
投入多少
密集农业
粗放农业
产品用途
商品农业
自给农业
经营规模
大
小
技术水平
高
低
主要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北非、东非、中亚、中东的国家和地区
相同点
都属于畜牧业,都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一、教材P52活动(上)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经营方式: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
商品化、科技应用方面: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3.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5
乳畜业
教学建议:此处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欧西部的地形、气候及人文地理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1.乳畜业的区位要求及特点
概 念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分布地区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区位要求
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
区位特点
多分布于大城市的郊区
2.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饲料因素
地形
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气候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市场因素
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知识拓展] 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对比
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虽然均为密集的商品化畜牧业,但其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等也有明显不同,具体如下所示:
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主要分布地区
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家的地广人稀地区
北美洲五大湖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大城市周围
气候类型
干旱、半干旱气候
气候多样,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牧场类型
以天然草场为主
以人工草场为主
分布
地广人稀的地区
城市、人口密集地区
产品
肉、皮、毛为主
牛奶及其制品为主
机械化程度
较高
高
区位因素
以天然牧草为主,交通运输便利
优质的多汁牧草、饲料作物种植、广阔的市场
生产特点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效益好
市场
以外地市场为主
以本地市场为主
[融会贯通] 判别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掌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之间的差异,建立“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水稻种植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牲畜
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二、教材P52~54活动
1.(1)西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2)随着经济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乳畜业就更需要近市场分布。
2.西欧乳畜业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3.
5
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相比,西欧的乳畜业接近市场。气候条件不同,草场质量不同,欧洲以奶牛为主,潘帕斯草原大牧场则以肉牛为主。后者远离市场,对交通条件依赖较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