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课题名称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要求:1.知道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的影响。
4.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分析不同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业区位。
教学建议:
1.组织学生走访本地工厂,了解生产过程,认识其投入与产出,归纳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掌握影响不同导向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3.运用图表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
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影响工业区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讲议练结合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课
时
环节1
新课导入
复习农业区位,引入工业区位
1.提问回顾知识
2.明确本节课标、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3.提出学生看书要求(浏览),巡视、关注学生自学状态,适时对学生
1.回顾农业区位知识
2.看书:浏览教材(必修2P58-61),找出有关的地理概念加以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
承前启后,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
3
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个别答疑。
环节2讲授新课
梳理主干知识
知识问题化:
提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生产需哪些投入?有哪些产出?
2.工厂选址要考虑区位因素哪些?从经济利益看如何选择?
3.根据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工业生产有哪些类型?
4.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工业区位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从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在区位选择时有哪些原则?
6.举例说明政策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进行讲解,并补充相关内容。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并查找问题的答案,适时加以讨论
1.
土地、资金、能源、水源劳动力、动力、机械设备和工业原料、零配件
有工业产品产出
2.工厂选址要考虑区位因素:市场、土地、水源、工人、政策、原料、动力和运输条件。
从经济利益看选择具有明显优势的区位,最佳区位;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根据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工业生产的类型
原料指向型
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易腐烂)
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
运输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失重大)
甜菜、甘蔗制糖工业
市场指向型
产品不便长距离运输(易腐烂、易损坏)
食品、家具、印刷、饮料
运输成本高(原料到产品不减重或增重)
动力指向型
需大量能源供应的(水电、火电、油田)
炼铝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需劳动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指向型
技术要求较高的(接近高等教育、科技发达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4.原料和市场对钢铁工业的影响:资源型钢铁工业,主要接近煤铁资源产地,其次接近消费市场;市场型钢铁工业首先接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其次利用交通运输便利条件,第三是人才和技术优势。
5.从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污染空气的水泥厂、酿造厂等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污染水源的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鞋厂的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6.政策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国防需要:20世纪50年代的内地工业
政府政策:20世纪80年代的沿海工业、目前的本部开发
突破难点,查漏补缺
3
工业习惯(个人偏好):沿海外资企业
工业惯性:历史原因
环节3总结新课
构建本节知识框图
再次检查学习要求的完成情况
学生自我构建本节知识框图: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政策等。根据主导区位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工业类型。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科技水平及个人的因素。
建立思维导图(主干知识提纲、体系)
环节4课堂作业
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巡视、关注学生落实状态,适时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答疑并点评。
完成地理图册第二册填图册第四章第一节,提出自己的疑惑
及时落实知识点,巩固学习内容。
环节5课后反馈
总结归纳
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完成练习点金
落实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做出明确要求,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