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我以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主干知识梳理】
(一)、荒漠化
1.土地缺少了____和_____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________和________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发生在 及一些 的这种土地退化。
⑵形成
是气候变异等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
____退化、_____退化、______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化、_________化和__________化。
⑷影响
已成为当今____________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___的陆地、______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_________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__、___、甘(北部)、_______(大部)
2.地貌特点:
地形以____和______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_______和___________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思考:干旱成因:
⑵景观特色——以_____、______为主
东
西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7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
不足_____毫米
______毫米以下
_____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
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本区条件分析: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 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 ;少雨年,加剧 。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_______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_____
7
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_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______、_________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____
① 源缺乏地区把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___________,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_____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_____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
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所占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7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化土地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
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
建设中不
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资料拓展】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质荒漠化可以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
产生原因:(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
(3)、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 (4)、大面积的陡坡开荒
治理措施:
①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
②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
③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达标检测】
7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3~4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4.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5~6题:
7
5.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
6.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
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二、综合题
7.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7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课后学习反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