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4《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分别是济慈和叶赛宁的重要诗作。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具备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常把作文和课文分开来教,其实,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让学生具有初步欣赏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并用来指导写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写作。‎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的写景技巧。‎ ‎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比较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3.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多媒体设备 通过反复诵读,揣摩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通过反复诵读,揣摩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2课时 5‎ 诵读欣赏 一、导入课文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蝈蝈(guō)      蛐蛐(qū)      昏晕(yūn)       树篱(lí)‎ 消逝(shì)      栖(qī)息     凝(níng)成     草茸茸(róng)‎ 喧(xuān)响     夜莺(yīng)   欢嚷(rǎng)     沉浸(jìn)‎ ‎2.作者简介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加入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但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5‎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第一篇《蝈蝈与蛐蛐》‎ ‎(一)整体感知 根据前面学过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给诗歌划上节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读后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 ‎【交流点拨】蝈蝈和蛐蛐,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两幅小景。‎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 “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交流点拨】这是诗人的联想,用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二)文本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交流点拨】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交流点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5‎ ‎3.诗歌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 ‎【交流点拨】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篇《夜》‎ ‎(一)整体感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在音乐中感受夜的静谧和美好。‎ ‎2.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与点拨齐读这首诗歌。‎ ‎3.全班自由朗读诗歌,并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夜》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夜晚?‎ ‎【交流点拨】《夜》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 ‎(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交流点拨】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二)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1.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 ‎【交流点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 ‎2.诗人是怎样写“夜”的?(可以从选材、用词等方面考虑)‎ ‎【交流点拨】诗歌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在于展示夜的静谧,可是从表面文字看,见不到一个“静”字,极为含蓄,意境深远。第一节中,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欢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欢嚷,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发挥作用,不言静而静自现。到了第二节后,潺潺的流水在轻轻地歌唱,更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5‎ ‎3.《夜》这首优美的田园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交流点拨】《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   课堂小结 ‎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了大自然美好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夜》这首田园诗,通过对夜里各种景物的描写,展现夜的静谧、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理。‎ ‎   课后习题 ‎ ‎1、是啊,“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回顾你学过的古诗,有哪些诗句里传达了大地的美妙的乐声?‎ ‎2、收集关于“夜”的诗句。‎ ‎ ‎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