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案(沪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平面镜成像教案(沪科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标要求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教学中以实验为主体,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观察和实验,直接获得平面镜成像的信息,由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成像的原理、感悟物理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从实验探究中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 ‎2.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与问题。‎ ‎3.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用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意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4.在必要之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虚像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与体验相结合、适当启发 ‎ 学习方 ‎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刻度尺、玻璃、玻璃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平面镜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第四章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引 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成像:‎ 图片:舞蹈室、大自然美景图片 欣赏图片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 题 引 ‎ ‎ 学生观看图片 积极思考 通过“有趣的倒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形成从概念到应用的转变 7‎ 入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现象,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现象?——平面镜成像。‎ 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 一、认 识 平 面 镜 ‎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 提出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所说的平面镜只是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吗?‎ 观看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光滑的漆面都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板书】:‎ 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1、平面镜里成的像的“脸”跟你的脸一样大吗?‎ ‎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远离还是靠近?‎ ‎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或者闭上一只眼睛(如:左眼) 照镜子,然后观察镜子里的你闭上的是哪只眼?‎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 ‎“平面镜并不只是指镜子”‎ 设计意图:‎ ‎(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学生应该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作出猜想和假设】:‎ 引导学生结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猜想与假设:‎ 像和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镜中的像是正立的或是倒立的;‎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生变化,像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设计----探究实验】:‎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积极思考 让学生大胆的猜测结论 ‎【观察、交流、思考】‎ ‎“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实验是学生获得结论的关键,如何做好实验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7‎ 二、探 究 平 面 镜 成 像 的 特点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怎样研究呢?‎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怎样研究呢?‎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这里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呢?‎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注意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用刻度尺去测量”‎ 认真听讲 仔细思考 ‎“玻璃板透光,‎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如实的记录测量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平 面 镜 成 像 的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 ‎2‎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进行实验】:‎ ‎ 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4—13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至少做三次实验)‎ 为什么至少三次实验?‎ 实验时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①、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 ‎②、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生变化,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③、像能否用白纸(光屏)接收,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得出结论】:‎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设计意图:‎ ‎(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的意图: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是正立的”‎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学生可以做出相应的判断 7‎ 特 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 ‎③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板书】‎ 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4、【应用知识】.‎ 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 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利用数学中的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两个蜡烛完全相同。”‎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通过刻度尺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③“一定是虚像。”‎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设计意图: 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可以完成 平 面 镜 成 像 原 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周围的物体?‎ 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然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1、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利用多媒体展示成像过程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老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 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是因为物体的反射光 进入人的眼睛”‎ ‎ 激发学生思考 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S能发出无数条光线,‎ 方向朝向四面八方”‎ ‎“也有无数条”‎ ‎“不相交”‎ ‎“感觉好像光是从平面镜的后面发出的。”‎ 可以理解 7‎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 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4、教师指导学生看图随即指出:‎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延长 突破难点 ‎ 建立虚像的概念 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平面镜成像原理 线的交点。‎ ‎【板书】:‎ 三、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 完成练习 能完成 平 面 镜 成 像 的 应 用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所示 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学生动手作图 师生共同总结 认真听讲,仔细思考 学生能找到一些 7‎ 如图,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 ‎ ‎【板书】‎ 四、总结出平面镜的作用:‎ ‎1.能成像。‎ ‎2.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学生 ‎ 活动 教学 ‎ 预设 五、球面镜:‎ 凹面镜 得出结论:‎ 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根据光路可逆,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反射光线将成为平行光。‎ ‎4、凹面镜的应用: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凹面镜?‎ 凹面镜可以聚光:(太阳灶)‎ ‎5、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演示实验2】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入射凸面镜。‎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 ‎【板书】‎ 五、球面镜的作用:‎ 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认真听讲,仔细思考 认真观察实验 ‎[现象]:“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 这个点叫焦点 ‎“太阳灶、探照灯、手电筒、内窥镜等” 看屏幕 认真观察实验 ‎[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 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应该可以理解。‎ 7‎ ‎6、凸面镜的应用: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凸面 球 面 镜 ‎1、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球面镜的分类:‎ 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演示实验1】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镜?‎ 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汽车后视镜)‎ ‎“汽车上的观后镜”‎ ‎“街头拐弯处反光镜”‎ 看屏幕 直观的现象学生可以接受。‎ 课堂 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个别学生总结,其余同学补充。‎ 及时复习巩固 作 业 布 置 ‎1、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__________镜,树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树的______像。 3、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 像 ‎(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米。 ‎ ‎4.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 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也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变小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学生练习完成 二、新知识预习P50 1、2、3‎ 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一、亮点:一、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便于学生理解。二、采用分组教学的探究实验。三、把抽象的变为形象的。‎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 二、不足:‎ ‎1、时间把握不好,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有些少;‎ ‎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的点评不够深刻;‎ ‎3、各个环节之间的语言衔接不够流畅。 ‎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 以后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偏重应试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改进,效果会更好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