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理解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同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领悟课文蕴含的生活哲理,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复述故事情节,领悟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理解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同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法预设:复述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新课讲解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复述故事情节。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课前预习(5分钟)
为文章标示段落序号,快速浏览课文,要求:
1.圈出“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并为它们注音。
2.用一两个词语来描述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它将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三、走进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四、字词积累,注意音、形、义
凸(tū):不平滑 训诫(xùn jiè):告诫、教导。
峭壁(qiào bì):陡峭的山崖 迂回(yū huí):回旋、环绕。
6
嘲笑(cháo xiào):讽刺挖苦别人。 啜泣(chuò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暮色(mù sè):黄昏时的天色。
屡次(lǚ cì):一次又一次。
高不可攀(gāo bù kě pān):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 xún):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五、整体感知内容
1.【自学指导】
自学要求:自由散读课文,思考:莫顿·亨特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件怎样的往事?请同学复述。
技法指导: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自学时间:4分钟
明确:
时间:五十七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悬崖上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爬悬崖陷入困境(冒险),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脱险))
2.简洁概括。
技法:将检索出的信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个简洁但又表意完整的句子。记叙文材料概括的一般格式是“谁”(或“什么”)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重新组合信息时,地点可忽略,信息重组的结果是“八岁那年与伙伴一起玩耍,‘我’爬上悬崖陷入困境,然后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往事”。
通过复述与概述让学生真正对这件往事了然于胸。
3.理清课文结构
一(1――6段)起因: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 (7——15段) 经过: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冒险)
6
三(16——22段)结果: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脱险)
四(23段)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六、总结归纳
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学了《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获得了什么道理?
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呼唤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七、课堂十分钟:1.分角色朗读起因部分;2.完成《高分突破》基础部分。
八、作业布置:识记“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多角度探究课文。2.能领悟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一、概述导入
课文记叙了八岁那年与伙伴一起玩耍,“我”爬上悬崖陷入困境,然后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故事。
二、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自学指导一】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在这一事件中心理上的变化。
技法指导:圈点勾画法
自学时间:2分钟
明确: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整个变化过程有层次而令人信服。
【自学指导二】
自学要求: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心理?找出相关语句具体品析。
技法指导:圈点勾画法、品析句子的方法
自学时间:4分钟
明确:
6
A.直接描写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B.15、16段中环境描写渲染危险孤寂的气氛;烘托“我”孤独无助、极度恐惧的心理;为下文父亲的到来做铺垫。
(3)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
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的角度。
(1)父亲怎样教“我”脱险?
明确:第一步:带着安慰的语气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总结:安慰——指导——鼓励。
(2)怎样评价父亲?
明确: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
3. “杰利”及“四个小伙伴”的角度。
(1)怎样评价杰利?
明确:杰利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文中对他的描写有伏笔。
(2)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
明确:四个小伙伴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们同样也是幼稚的孩童,他们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反而反应了生活的真实性。他们的“哈哈大笑”衬托我的软弱和恐惧。
三、研读主旨
1.多角度谈启示(“我”、父亲、小伙伴)
过渡:刚刚我们谈的是自己从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而这一件小事,在莫顿·亨特先生脑海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为什么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2.作者由这次历险,获得了什么启示?(读最后一节)
6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提示:龟兔赛跑、夸父逐日)
3.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属于什么写法?
明确:在叙事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了自己的感悟:遇到困难时,把它分解成几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走向成功。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中心。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它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五、课堂十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吴强),品析诗歌的内涵。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再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6
于是就没了路……
(四)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2.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主题,仿照第一节诗的格式,再续写一节。
六、作业布置:《高分突破》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17.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冒险:渴望、犹豫、恐惧、疲乏
叙述 遇险:被困悬崖——信心全无
脱险:走一步——有了信心 以 小(事 小)
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走下悬崖——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议论: 感悟:化大困难为小困难,从而战胜大困难。→见 大 (理 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