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妙处,并分析其作用。
2.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3.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学习重点】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学习难点】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妙处,并分析其作用。
【自主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
悠闲( )疟子( )寒噤( )吆喝( )张皇失措( )仄歪( )飒飒( )泅着( )蹿( )转弯抹角( )
2.解释词语。
能耐:
悠闲:
央告:
吆喝:
转弯抹角:
3.梳理文章思路。
①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
②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③再读课文,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分析。
(二)品味赏析。
3、《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提示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3
4、“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问题探究。
5、人物描写写法探究: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6、人物描写艺术探究: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四)拓展延伸。
7、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三、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