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课题
变色龙
课时
2课时
使用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
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大家都不喜欢他们,认为他们太势力了。19世纪俄国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契诃夫为这样的人起了一个十分奇怪的名字—变色龙(板书)
一、 感悟新知:
1.走近作者:
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注意作家,是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的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契科夫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2.写作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划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契诃夫一生中写了几百篇中、短篇小说和许多剧本。他常常通过一些日常平凡事物,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3.初读课文后,完成给加点字注音。
劈开( pī ) 戳( chuō ) 戮(lù ) 径自(jìng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
胚子(pī ) 蔑(miè ) 恐吓( hè ) 惩戒(chéng )
二、探究新知:
读课文,思考: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文章记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全过程。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 这场诉讼案件中,法官、被告、原告分别是谁?
法官:奥楚蔑洛夫;
被告:小狗
原告:赫留金
3.围绕狗咬人这一事件,课文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开端):发现狗咬人一案。
第二部分(6—27)段(发展与高潮):处理狗咬人一案。
第三部分(28—29)段(结局):判小狗最终胜诉。
4.读第一自然段,勾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敞开的门口,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在那些门口附近,就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作用:属于环境描写里的社会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经济的萧条,人们生活的贫困,含蓄反映出沙皇统治的黑暗,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三、归纳整理: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达标测评:
劈开( ) 戳( ) 戮( ) 径自( )
胚子( ) 蔑( ) 恐吓( ) 惩戒( )
把握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脉络。
找出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3
学教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