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长江》教案(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年级语文上册《长江》教案(北师大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长江》‎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长江》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速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产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全过程的态度、方法。在议内涵、模技艺、办报展的每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开展练笔写作、班级小报等便于操作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写作才能,注重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程标准】‎ ‎1.有见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领悟内涵:“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品味语言: “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识记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新课导入播放长江图片和歌曲《长江之歌》‎ ‎2.课前学生通过书店、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郭风和长江知识。(学生活动)‎ 6‎ ‎3.课前,教师可把学生制作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如条件许可,视频、幼灯片等可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 观长江美景,赞祖国山河 ‎1.听歌赏景,情景导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长江之歌》,展示长江美景。学生边听边看,初步感知长江美景。‎ ‎ 教师: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 (板书:长江)‎ 二、读长江美文,感儿女深情 第一步:读准、读顺文章 ‎1.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进行提示指导。‎ 提示1:正音,读准 曙(shǔ)天 浦(pǔ)口 舢(shān)板 吹拂(fú) 驳(bó)船 千年万载(zǎi)‎ 堆栈(zhàn) 穿梭(suō) 粼粼(lín) 瑰(guī)丽 哺(bǔ)育 湖泊(pō)‎ 提示2:释义,读懂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提示3:“似”的读法 ‎“似”在古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sì,意思是相似、近似、像,或作为介词,用于比较,表示超过。随着语言的进化,似(shì)是后发展的音,只作“似的”(shì·de)(《现代汉语词典》p1245),“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像雪似的那么白;乐得什么似的;仿佛睡着了似的。”‎ ‎“似”在其它的语言环境中,一般都读sì音。如相似、类似、近似;似乎、似是而非等。如:“一阵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 ‎2.学生大声朗读,读准读通文章。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出韵律、情感 教师:本文是一篇散文诗,不仅要读准读顺文章,更重要的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声音的抑扬顿挫,把握好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变化,还要注意读出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文章的内涵。‎ ‎1.阅读提示:‎ 了解体裁,帮助阅读。本文体裁散文诗,音乐美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作者反复歌咏,一唱三叹,形成了诗歌的旋律美,更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热爱。‎ 6‎ ‎2.模仿示范朗读,读通读出韵律。‎ 自由朗读,读出美感。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读通、读出韵律。‎ ‎3.争做“小小朗诵家”‎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在班级进行朗读,评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活动)‎ 第三步:读出时代寄语 过度语: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你发现本文的主旨句在哪里了吗?‎ ‎1.学生积极发言,确定主旨句。‎ ‎2.学生大声齐读主旨句“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3.作者说“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祖国的赞歌”,那么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哪一时代?当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高唱赞歌?告诉大家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请同学们来踊跃地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吧!‎ ‎★学生1:文章的结尾标注了写作的时间是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学生2: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板书:儿女——高唱、赞歌)‎ ‎【设计意图】本文的体裁是散文诗,所以学习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在美读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学生边度边思考,寻找文章的主旨句,通过主旨句的解读,引出文章的写作背景,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更生动形象地理解作者通过文本所传达的时代寄语;同时为下一环节文本的深层解读,做了知识铺垫,提高学习效果。‎ 三、议文章内涵,探深层寓意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之于长江之于祖国的热爱深情,那么作者具体又是怎样表现这种深情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议文章内涵,探深层寓意。‎ 第一步: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涵。‎ 问题1:本片文章的题目是“长江”,那么作者为我们描写了长江什么时间的图景呢?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作者描写的时间是黎明。从“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的“醒”字可以看出来。“醒”字是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江的勃勃生机。“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衬托出长江醒来得很早。‎ 问题2:作者说长江醒过来了,那么长江醒来后做了什么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鉴赏其写作技巧。‎ 6‎ ‎★学生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学生2:这里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长江黎明的温柔,清新,亲切,繁忙的特点,具有一种诗意的美。‎ ‎(板书:祖国——繁忙 生机)‎ 问题3:作者描写长江很早便醒过来,那么长江醒过来又看到什么,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深刻内涵呢?此时心情又如何?在课文中找出相应段落、语句。‎ 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下面表格。‎ 出处 长江黎明图景 歌颂 心情 第四段 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 歌颂祖国一片繁荣的景象 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第五段 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明珠一般的湖泊,江岸上的码头,建筑物,无边无际的田野,风车,工厂和一座一座的城市。‎ 歌颂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板书:长江——舒畅、欢愉)‎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步骤主要针对“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展开:什么时间——做了什么——看到什么。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既锻炼了学生检索材料、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通过问题的突破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还能让学生学会互动沟通,汇集思想,融会贯通,从而领会文本的深层内涵,还可以一起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二步:浏览全文,质疑探究文章深层寓意。‎ 过渡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勃勃生机的长江晨景图,我们的心仿佛也随着长江一样沸腾——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对本篇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作者这样描写的深层寓意吧!‎ 问题1:作者描写的“长江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试分析其深刻寓意。‎ ‎1.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指导评价,补充表格。‎ ‎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完善表格。‎ 出处 长江黎明图景 歌颂 托物寓意 第四段 歌颂祖国一片繁荣的景象 赞美 6‎ 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 新中国 歌颂 新生活 第五段 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明珠般的湖泊,江岸上的码头,建筑物,无边无际的田野,风车,工厂和一座一座的城市。‎ 歌颂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师总结:文中写的是新中国诞生不久后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成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新时代新生活的开始。长江作为母亲河是祖国的象征,作者在此借物寓意,用长江的黎明象征祖国的新时代。‎ ‎(板书:托物寓意)‎ 问题2:作者笔下的黎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祖国新时代的象征。那么这是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吗?你对作者郭风又了解多少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作者郭风的资料,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1: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 ‎★学生2:作家郭风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步骤主要针对上个步骤探讨总结的“长江黎明”图景展开学习。首先通过对长江黎明的深层分析,挖掘黎明的深层内涵——祖国新时代的象征;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这种写作特色是否是其创作的一贯风格,在此介绍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使学生由一篇文章写作特色的学习上升到对作者整体创作风格的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文本的深层内涵,而且认识了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一改传统教学生硬灌输文学常识的弊病,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模名家技艺,展自我风采 过渡语: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通过对长江晨景的描绘,歌颂长江赞美长江,赞美了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的富饶和欣欣向荣,舒服了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一步:研名家技艺——探讨写作特色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补充总结:‎ ‎★学生1:作者运用拟人、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手法,赋予长江“母亲”的身份,亲切感人;比喻手法,将长江比作“古老的母亲”“乳娘”,唤起人们的敬爱之情;反复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增强了感情抒发的力度。‎ ‎★学生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本文将描写长江与记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祖国、对新时代的热爱与赞美。‎ 6‎ ‎★学生3:本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描写长江的景色,是为了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借景抒情)‎ 第二步:模名家技艺——练笔写作训练 ‎1.请学生完成仿写句式“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要求:独立完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2.展示学生作品,评选出最佳创作奖。(课下粘贴到后黑板,供学生分享学习)‎ 五、办“长江”报展,抒爱国热情 过渡语: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对长江又了解多少呢?课下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词、故事等资料,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展示欣赏学生以“长江”为主题的手抄报,评选出最佳作品!‎ ‎【板书设计】‎ 涛涛长江水,拳拳儿女情 ‎《长江》板书设计 祖国 儿女 意 (繁忙、生机) (高唱、赞歌) 情 寓 抒 物 (舒畅、欢愉) 景 托 长江 借 ‎【教学反思】‎ 教案优点:‎ ‎1.教学思路明确,逻辑性强。围绕“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和“长江黎明”展开学习,问题环环相扣,一脉相承。‎ ‎2.因“材”施教,方法灵活。本篇教案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穿插引出“作家介绍”和“写作背景”的学习,一改生硬的填鸭式学习,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习效果较好。‎ 教案缺点:‎ ‎1.文本篇幅长,阅读文本时没有做到详略得当,占用时间太长,使得课堂节奏有所失衡。‎ ‎2.课堂容量大任务重,最后环节“展示手抄报”时间紧张,处理的比较仓促,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自我才华。‎ 使用建议:‎ ‎1.可以精简阅读内容,着重阅读重点段落,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6‎ ‎2.课前教师可把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后的黑板上,提醒学生阅读学习,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