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重力的概念
2、 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3、 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 观察实验想象,感知重力的含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重力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重力特点
教学难点
重力的三要素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阅读法。
教具与媒体
1、教具和学生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及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宇航员在宇宙中处于什么状态?
2、引出其他问题。
在地球附近人们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重力是怎么样产生的?然后重力的方向方向是怎么样的?作用点在哪里?
3、让学生观察图片
A 苹果下落
B晾衣服的水滴会滴下地面。
C家里水龙头开水后,水上升一半又会往下落。
了解图片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
回想生活并思考。
直接从视觉上产生共鸣
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重力很熟悉。设计此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熟知现象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进入探究情境。
5
二、新课教学
思考:大家对重力有什么概念?有没有同学了解过什么叫重力?
二、新课教学
1、引导重力的概念定义
2、提问:重力如何产生?
1、 对讲台进行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分析并引导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是同样的作用效果。
2、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分析数据得出公式,以及能够理解9.8N/kg的含义。
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规律及定义。
通过直观的观察分析,能让学生更好更灵活的对比同类型题目
为交流评价环节做准备。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避免形成以偏概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
共同实验,分享成功与喜悦。
5
6、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7、 分析重力的方向以及生活中如何利用重力这一特性为人民服务。
交流经验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图表的能力。
及时练习,可以巩固公式的记忆
使学生能够了解物理的根本内涵。来源生活,用之于生活。
5
7、 探讨生活中重心的位置所在。
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认识,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
5
9、展开思维空间,更深入的了解重心的利用
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忆并回答
思考,联系多层面
分析、对比
提出问题、猜想、验证、总结
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实验
归纳分析数据
计算练习
联系生活,总结生活经验
画图对比
思考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
加深印象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
认真思考,完成练习。
复习、巩固知识。
五、教学后记
参照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 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
2、 重力的大小
G=mg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5
1、 重力的作用点:几何中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