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扁的沙子
学习内容
第 四单元 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分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默写
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
2.解释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新课导入: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起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起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自学指导
1.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你赞成哪一种?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
5.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你赞成哪一种? 讨论明确:
三、展示总结、扩展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资料,或参观自然博物馆,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3.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
4.说明顺序:都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列子、作比较”等。
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