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第5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桃花源记第5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桃花源记 学习内容 第 五单元(章)第21课:桃花源记 第5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分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 自学新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 ‎ ‎ ‎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那几件事?‎ ‎ ‎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 ‎ ‎4、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 ‎ ‎ ‎ ‎5、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或(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用原句或自己概括)‎ ‎ ‎ ‎ ‎ ‎6、渔人来到桃花源,村里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 ‎ ‎ ‎ 二、合作探究 ‎ ‎ ‎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 ‎ ‎ ‎ ‎ ‎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 ‎ ‎ ‎ ‎ ‎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背诵全文。《桃花源记》自问世以来,就成为美好社会的代名词,人们追求它,向往它,他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紧扣课文讨论。‎ 自学指导 ‎1、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 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2、线索---渔人行踪。①发现桃花林 ②进入访问桃花源 ③离开后再寻桃花源。‎ ‎3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4、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探究展示 ‎1“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 ‎2、①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②‎ 2‎ ‎3、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 ‎ ‎ ‎ ‎4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 ‎ ‎ ‎ ‎5、故事颇有传奇色彩?表现在哪里?‎ ‎ ‎ ‎ ‎ ‎6、陶渊明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 ‎ ‎ ‎ ‎ 三、课堂小结 ‎ 略 四、拓展延伸:‎ ‎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这里和平宁静,生活富足,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有“厌而远之”的态度。‎ ‎3、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作证,故事更有传奇色彩,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暗示了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4、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 ‎ ‎1、发现桃花源:‎ ‎2、进入桃花源:‎ ‎3、离开、再寻桃花源: 似有而无、理想社会 教学反思 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