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第 30课:归园田居(第__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
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15 分、交流展示 12 分、小结 5 分、巩固 5 分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交流陶渊明及《归园田居》的相关知识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2.欣赏录音朗读,然后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注意以下字音词义:
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
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二、合作探究
1、疏通句意
略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它以丰厚的精神给养孕育着代代世人。今天,我们和几位诗人一起走进诗的王国,领略它的风采。
自学指导
1. 初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
2.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总结: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4、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三、小结
《归园田居》表现了作者弃官回家后垦荒耕种的生活,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细致传神的体味和对隐居生活的恬然自适
四、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3.划分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达到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首联 叙事
颔联 写景
颈联 叙事
尾联 抒情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