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及反思(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及反思(北师大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熟悉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已能利用“线段图”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初步感受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本章前几节的学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及掌握,但对于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及巩固.‎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的延伸,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中的追及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利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明确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为以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这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前后的联系,由浅入深,由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2、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第二环节:探究新课;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教学流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活动内容:‎ 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绎一位同学早晨忘带作业,他刚出门不久,父母就发现他忘带作业,于是赶快加速赶往学校给他送作业,最终在去学校的路上追上了他.‎ 目的:‎ 采用生动活泼的小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能否追上小明”这一事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轻松地引入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便于引起每位同学的兴趣.‎ 环节二、探究新课 ‎1. 追及问题:‎ 例1: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4‎ 找出等量关系:小明所用时间=5+爸爸所用时间;‎ 小明走过的路程=爸爸走过的路程.‎ 板书规范写出解题过程:‎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 据题意得 80×5+80x=180x.‎ 解,得x=4.‎ ‎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 (2)180×4=720(米),1000-720=280(米).‎ 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作出小结:‎ 同地出发,同向而行 ‎ ①甲先走,乙后走;‎ 等量关系: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 变换条件,研究起点不同的追及问题,(巩固练习:)‎ ‎ 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慢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设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则快车几小时后追上慢车?‎ 目的:‎ 分析起点不同的追及问题,能画出线段图,进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能主动地使用“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进一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引导大家正确画出线段图:‎ 找出等量关系:快车所用时间=慢车所用时间;‎ 快车行驶路程=慢车行驶路程+相距路程.‎ 板书规范写出解题过程:‎ ‎ 解:设快车x小时追上慢车,‎ ‎ 据题意得 85x=450+65x. ‎ 解,得x=22.5.‎ ‎ 答:快车22.5小时追上慢车.‎ 作出小结:‎ 异地同向而行 ‎ ②甲、乙同时走;‎ 等量关系:甲的时间=乙的时间;乙的路程=甲的路程+起点距离.‎ 相遇问题:‎ 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解:设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 ‎   据题意得 5(3x-6)+5x =150. ‎ 解,得x=9.‎ 4‎ ‎ 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9千米/时.‎ 同时异地,相向而行 等量关系: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当堂测查:‎ ‎ 小华和小玲同时从相距70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玲每分钟走8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分析:先画线段图:‎ 假设x分钟后两人相遇,此时小华走了 米,小玲走了 米,两人一共走 米。找出等量关系,小华和小玲相遇时 + = .‎ 写解题过程:‎ ‎3. 相遇和追及的综合问题:(延伸拓展)‎ ‎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 环节三、运用巩固 活动内容:‎ 练习1:练习2:‎ 目的:‎ 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巩固建立方程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熟悉机会,让学生活学活用,真正让学生学会借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的方法,得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正确地建立方程求解问题,同时还需注意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环节四、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1.会借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 ‎2.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 同向追及问题:‎ ‎①同时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 甲时间=乙时间.‎ ‎②同地不同时——甲时间+时间差=乙时间; 甲路程=乙路程.‎ 相向的相遇问题:‎ 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甲时间=乙时间.‎ 目的:‎ 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学会借线段图来分析行程问题,并能掌握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实际活动效果:‎ 4‎ 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借线段图来分析行程问题的好处,发现行程问题中的一些规律,并感受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播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五、‎ 作业 课本151面 习题5.9 2、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起点,通过对各种情况的行程问题的讲解、例题分析、巩固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又将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其中,注重学生兴趣、激情的提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知识,成绩好的也有新的收获,做到了各有所得.‎ 整堂课在逻辑思路方面非常合理,层次安排得当,比较适合七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应用题的解决,不少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列方程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方程模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必要性,为八年级、九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打好基础.‎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