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的产生
阅读课本第27页、2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1.通过如下活动: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观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向小玻璃管吹气发出声音,提问:发声的物体可以有哪些?
解: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通过了解蜜蜂、蝉等昆虫的发声情况,提问:物体发声的方式可以有哪些?
解: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
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
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C)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声的传播
阅读课本第28、29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 完成下列实验:(1)“土电话”实验(如下图所示),(2)“真空铃”实验,(3)教材上第29页的想想做做.
提问:①在土电话实验中,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的;②在真空铃实验中,随着抽气的进行,声音大小怎样变化?再让空气进入容器中,声音大小又怎样变化?说明什么问题?③拉开课桌后,声音大小如何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解:①固体(或线)②声音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③声音变小,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波的形成和传播(如图),那么类似于水波,声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解:声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1.在进行真空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
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阅读课本第29、3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分析下列小资料,讨论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解: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
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
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C)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