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学习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操作步骤和性质检验。
【学习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复习引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操作步骤有哪些?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明确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45~P46,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品
药品: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仪器: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坩埚钳。
其他用品:火柴、木条、棉花、木炭、细铁丝。
2.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大试管、单孔橡胶塞、导管、铁架台、酒精灯。
(2)收集装置:玻璃片、集气瓶、水槽。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5)收集气体;(6)将导管从水中撤离;(7)熄灭酒精灯。
5.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2)试管口(选填“口”或“底”)要略向下倾斜;(3)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6.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7.验满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用排水法收集时,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8.放置方法:盖上毛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
1.如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若快速伸入瓶底,会把部分氧气从瓶口排出;燃烧着的木炭不要与瓶壁接触,以免集气瓶破裂),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
3
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2.如图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可以观察到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者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氧气制取与性质实验。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制取氧气
知识模块二: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课本P46【问题与交流】
1.手握试管的目的是用体温使试管中的气体升温。因此,除了用手握法外,还可以用温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等方法。
2.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收集完氧气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后盖上玻璃片。
3.如果开始就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大量放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使瓶中氧气的含量迅速降低影响实验效果。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C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B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 D.粗盐提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内并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⑤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氧气;⑥把导气管移出水面;⑦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位置固定试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的序号是③①⑦②⑤⑥④
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3
2.课后反思:
方法改进:
存在困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