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出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学习难点】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式完成下表中的化学反应(注明反应条件):
C+O2CO2
2KClO32KCl+3O2↑
4P+5O22P2O5
2KMnO4K2MnO4+MnO2+O2↑
3Fe+2O2Fe3O4
2H2+O22H2O
下列三种方式都可以表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你认为哪种方式更能简捷地记录和描述这一反应?(让学生回答)第三个选项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②碳+氧气二氧化碳 ③C+O2CO2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96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阅读课本P96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以木炭燃烧为例)
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C + O2 CO2
12 ∶ 16×2 ∶ 12+16×2
12 ∶ 32 ∶ 44
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对于4P+5O2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计算过程如下:
4P + 5O2 2P2O5
31×4∶16×2×5∶(31×2+16×5)×2
124∶ 160∶ 284
31∶ 40∶ 71
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
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以磷燃烧为例:
(1)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微观读法: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1.思考:你能从以下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中得到哪些信息?
2H2O2H2↑+O2↑
2.完成教科书P97“讨论”题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知识模块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知识模块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1.加热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B )
A.c-(a+b) B.a+b-c C.a-c D.a+b+c
2.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小红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g水和5.28g二氧化碳。请通过计算填空:
该物质中含氢元素0.24g,含碳元素1.44g,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0.48g。(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3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课后反思:
方法改进:
存在困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