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并说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引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镁带在氧气中燃烧,能否归纳出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相同特点?
都能燃烧、发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2.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沙子、棉花、水、纸、火柴、木材、酒精、石头有哪一些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棉花、纸、火柴、木材、酒精。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追问:只要是可燃物,就可以燃烧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观看【实验7—1】,完成课本P129讨论题,并总结燃烧的条件。
1.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答: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答:需要氧气。
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也不会燃烧。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阅读课本P129的“讨论”中的灭火实例,并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燃烧的条件,分组归纳灭火的原理并展示。
1.如何灭火?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
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
2.观看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
2
(1)如何熄灭酒精灯?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3.阅读《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课本第131页【表7-2】)
4.阅读了【表7-2】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只要控制物质燃烧的任一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
观看视频【粉尘爆炸实验】,阅读课本P132~P133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2.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答: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知识模块二:灭火的原理
知识模块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最低温度。
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木船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充足的氧气。
3.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制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制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课后反思:
方法改进:
存在困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