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
要求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学习过程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自主学习1】
1.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 。
2.对流层温度随海拔的变化关系是 。
3.风雨雷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
极光等现象都发生在 。
4.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5.对地面其保温作用的是 。
【活动探究1】
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并标出各个环节的名称。
【自主学习2】:
1.气流由 流向 ,海拔越高,气压越 。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
2.空气流动方向,并判断ABCD的气压高低;在右图中空格处注明高低温。
A B A B
C D C D
冷 热
3.尝试画出白天和夜晚的山谷风和海陆风。
5
【自主学习3】: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2.在下图中绘制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
300
450
500
北半球 南半球
【探究活动2】
1.画出课本40页图2-2-11 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示意图(照原图画)。
2.气压带和风带随 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 , 偏南。
3.将图中的空气运动方向补全,并判断节气和风带以及气压带的名称。
0 30 60 90(N)0 30 60 90(N)
【探究活动3】
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 (举例典型地3
② (分布地区 )
2.在下图中画出东亚和南亚的风向,并写出各自的成因。
5
四、课后训练
1.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
C.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
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几乎吸收了全部的地面辐射,使热量散失很少
2.如下图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异 B.地转偏向力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水平气压梯度力
4. 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B.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C.赤道地区上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6.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高气压带和四个低气压带 B.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C.北半球1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D.大气环流分为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
7. 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应出现在(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附近 C. 极地附近 D. 南北纬60°附近
8. 有关地球上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带均盛行下降气流 B. 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C. 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 D. 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9. 有关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 B.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 D.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10. 7月份,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
A.亚洲高压 B.亚洲低压 C.副热带高压 D.副极地低压
11. 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1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F1是 力,与等压线 ,且由 气压指向 气压,大小(变、不变)
(2)F2是 力,它与风向V,对风速大小 影响。
5
(3)F3是 力,它与风向V 。
(4)F1、F2、F3三力的合力为 。
(5)图中V箭头表示A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 (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
(6)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 ,原因是
13.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 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2
15.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
(2) 请在图①中 a、b 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3) 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4) 热力环流是由 不均形成的。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