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高考历史一轮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考点1| 两次工业革命 ‎1.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 ‎①政治:“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稳定 ‎②经济: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③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海内外市场日益扩大 ‎④技术:许多行业兴起技术革新的热潮 成就 技术 革新 ‎①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先后发明,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 蒸汽机 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被普遍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运 输业革 命  ‎ ‎①铁路运输: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使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②海上交通: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联系 完成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影响 ‎①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②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③推动了欧美国家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正确区分工业革命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万能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 ‎2.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形成: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热潮,促成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19‎ ‎(2)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新兴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 ‎③技术革新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4)影响: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得到飞跃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数字法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2)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4)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5)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一)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 人物 言论 帕尔默(美国史学家)‎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①粮仓,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教授)‎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②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德国工业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杰里·本特利(美国史学家)‎ 在工业化时代,③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史料二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④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⑤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19‎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研读史料]‎ 史料一阐述了中外三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的评价。史料中的①是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史料中②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分析了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史料中③是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对市民道德文化的影响。‎ 史料二指出了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史料二中的④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⑤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评价的?并作简要说明。‎ ‎【提示】 角度:帕尔默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梅雪芹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造成工业化国家普遍严重的环境问题。杰里·本特利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提升了市民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推广)。‎ ‎(2)根据史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提示】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思维拓展 ‎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9‎ 史料一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①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②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③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研读史料]‎ 史料一阐释了欧美国家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史料中①是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与科技革命的关系角度阐明特点的。‎ 史料二、三则指出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据②可以判断美国出现福特“创新”,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史料三中关键信息③说明汽车普及前人口向城市集中,汽车普及后人口开始向城郊转移。‎ ‎[史料运用]‎ ‎(1)史料一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主要特点?‎ ‎【提示】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提示】 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提示】 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思维拓展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19‎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工业革命的浪潮同时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现,其规模更大,发展也比较迅速。‎ ‎(3)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4)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这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新航路开辟时是手工工场时期,不是工业,故A项错误;“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是通过贸易手段进行竞争,不是对外的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反对保护关税……从而大发横财”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快速发展,英国靠强有力的工业实力对外进行竞争,故C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英国提出,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 C ‎2.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解析】 图示中只有英国和美国,因此无法判断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和衡量与世界总量的比较,故A、B两项错误;据图示可知,英国和美国逐年上升,美国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超越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上升的重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从图示来看,英国产品平均年出口值依然处于上升状态,可知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也是受益者,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 19‎ 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解析】 由题干信息“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涉及;C项说法错误;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科技,更取决于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A 考点2|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厂制 大企业 背景 适应工业时代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工业,需要巨额资金 特点 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工厂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①规模空前,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②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③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 ‎(3)表现 ‎①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他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 ‎②他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他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③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二、三”‎ ‎(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19‎ ‎(2)两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3)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史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史料二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①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史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②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研读史料]‎ 史料一表明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史料二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世界市场产生的作用。①说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技术成果的传播,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三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客观作用。②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地区旧的生产关系的解体,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史料运用]‎ ‎(1)史料一表明19世纪后期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________居于中心地位。‎ ‎【提示】 英国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19‎ ‎【提示】 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 ‎(3)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说说马克思所说的“双重使命”是什么。‎ ‎【提示】 ①破坏性的使命:在经济上,殖民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传统的手工业破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得到加强,封建的生产方式动摇。在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自大闭塞的传统观念被打破。‎ ‎②建设性的使命:在经济方面,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中国,使中国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传播,在中国先后兴起了争取君主立宪的改良运动和争取民主共和的革命运动。‎ 思维拓展 ‎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消极影响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这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4.下图是根据马世力《世界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1800—1870年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后,先进交通通讯工具推动欧洲国家的商品输出 19‎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 ‎【解析】 注意题干中时间“1800—187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关,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关,B项错误;C项是在15、16世纪,时间不符;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在新航路开辟后已经开始,故D 项错误。‎ ‎【答案】 A ‎5.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这一时期兴建铁路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民主政治发展   B.各国思想观念的转变 C.经典物理学的指导 D.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解析】 兴建铁路与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兴建铁路是经济行为,思想改变不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典物理学促进工业革命发展,但不能作为各国兴建铁路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适应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各国出现兴建铁路热潮,故D项正确。‎ ‎【答案】 D ‎6.下面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  )‎ 年代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A.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B.代议制在世界上确立了统治地位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跨国公司的发展 ‎【解析】 表中数字表明,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A项;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排除B项;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 19‎ 排除D项。‎ ‎【答案】 A 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 考纲 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工业革命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41‎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33‎ 工业生产比例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工业革命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3‎ ‎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 工业革命 ‎2012·新课标全国卷·40‎ 英美城市交通信号的改进 工业革命 ‎2010·新课标全国卷·40‎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 ‎2009·新课标全国卷·31‎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垄断组织 主题一 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 ‎[主题立意]‎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生产与资本相对集中的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强;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历史的进程。因此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全国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如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41和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3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 ‎[知识交汇]‎ ‎1.“社会转型”研究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开始于20世纪中后期。西欧、北美率先向现代社会转型,由经济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政治大革命的“双元革命”共同推动第一次社会转型浪潮。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工业化和现代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并向周围地区扩散,越出欧洲向异质文化地区传播,形成第二次社会转型浪潮。应如何运用社会转型视野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 19‎ 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在观念和实践上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向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2.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那么,两次工业革命有哪些不同?‎ ‎【提示】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3.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工厂制度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经过18—19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19世纪末出现的垄断组织,适应了大生产的需要。那么,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19‎ ‎【提示】 ‎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区 别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区 别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跟踪训练]‎ ‎1.1831—1832年的霍乱是19世纪最严重的一次霍乱,由俄国经中欧而达英国。给英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人口损失。除伦敦外,共有71 508例霍乱病例,其中有26 101例死亡。英国损失极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导致(  )‎ A.城市生活环境恶化   B.医疗水平远差于他国 C.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贫富分化异常严重 ‎【解析】 题干中“1831—1832年”正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工业化带来环境破坏,导致疾病盛行,故A项正确;B项与历史史实不符,当时英国医疗水平应该是很高的,错误;C项能推动经济发展,但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错误;D项不是导致材料中疾病盛行的因素,错误。‎ ‎【答案】 A ‎2.(2016·武汉调研)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国的外交思想是(  )‎ A.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 B.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 C.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 19‎ D.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支柱 ‎【解析】 “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属于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故A项错误;“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属于工业革命之后殖民扩张的特点,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12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此时帝国主义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跨国公司为支柱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主题二 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题立意]‎ 世界市场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此主题在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暂无考题出现,但从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迅速的角度思考,此主题又是一个热点问题,所以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 ‎[知识交汇]‎ ‎1.应如何理解世界市场的内涵和要素?‎ ‎【提示】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市场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上,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流通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 ‎(4)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5)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6)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印两国是世界白银流向的中心,西、葡两国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世界各地由原来相对隔绝的区域性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世界性市场。那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提示】 ‎ 19‎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至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争霸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和冲突。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应如何评价?‎ ‎【提示】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跟踪训练]‎ ‎3.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认为:“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殖民扩张掠夺 C.西方的黑奴贸易 D.中国的改革开放 ‎【解析】 世界市场的形成实现了互通有无,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使不同国家的人民能吸取先进经验,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尽管其中掺杂着罪恶,但负面影响非常微小,故A项正确;殖民扩张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故B项错误;黑奴贸易给非洲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负面影响过大,故C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没有掺杂罪恶,没有负面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A ‎4.19世纪末,有人曾惊叹道:“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这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19‎ B.帝国主义忙于重新瓜分殖民地 C.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衰落 D.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解析】 题干中“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说明英国经济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体现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无法单独编写英国经济史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无关,故B项错误;无法单独编写英国经济史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衰落无关,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期,不能说明“1870年以后”“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故D项错误。‎ ‎【答案】 A ‎[展答题模板]‎ 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的解法 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入手,将历史史实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往往提供观点,要求论证,必须论从史出。试题渗透开放探究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并可以充分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4)有的试题除了已经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其他观点进行论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经典例题]‎ ‎【例】 (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齐世荣《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点拨】 本题是一道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首先应审清题意,‎ 19‎ 即“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论证,解答时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评分说明:‎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一等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 ‎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示例一:‎ 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牛顿力学体系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机器的应用)、劳动工具(蒸汽机、火车、轮船)、生产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生产管理(工厂制度)(任一点即可)。‎ 示例二:‎ 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第二次科技革命(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答法拉第等)。‎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新机器或新能源的应用)、劳动工具(新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生产管理(股份制、垄断)(任一点即可)。‎ 示例三:‎ 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如计算机、航空航天、原子能、生物科技等)。‎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劳动工具(计算机)、生产关系、生产管理(股份制、垄断,第三产业的兴起、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任一点即可)。‎ 19‎ 示例四:‎ 观点:科学技术与公式中的任一要素的关系。‎ 科学技术:如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近代化。‎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机器的应用)、劳动工具、生产关系、生产管理(工厂制度、股份制、垄断)(任一角度与同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相适应任答一点即可)。‎ ‎[练全国考题——引领]‎ ‎1.(2015·全国卷Ⅱ)下面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表中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 ‎【答案】 B ‎2.(2014·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 ‎【答案】 A 19‎ ‎3.(2012·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解析】 第(1)问要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68年”“1914年”“1926年”“1952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等,再现三次科技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历史影响分析,要求有较强的归纳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第(2)问要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进行理解与思考,显然要求答出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相关的主要科技成果。第(3)问可从有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 (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9‎ 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练分省考题——借鉴]‎ ‎4.(2015·四川高考)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解析】 材料的主要信息是:卡莱尔主张在发展物质文明时,精神文明也需要得到相应发展,否则“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本身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 D ‎5.(2015·海南高考)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解析】 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支持,与民主政体的建立无关,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中“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可知,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作用,故C项正确;D项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错误。‎ ‎【答案】 C 1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