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多媒体展示迷雾笼罩的山峰,连绵不断的春雨,大雪纷飞的北国;由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列举水的生态变化现象,并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烧开水、钢铁厂钢水出炉等场景等,切入本节正题。
板书课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53页至第57页,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固体熔化的条件和特征
活动一:探究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
图1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体变成液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碎块),进行水浴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绘制出它们的熔化图象,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大试管、烧杯、水、碎蜡块、海波、铁架台、石棉网等。
【实验过程】
(1)如图1所示安装实验器材,将温度计插入装有海波的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左右时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2)将海波换成碎蜡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实验记录】将读取的温度值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交流论证】
(1)图2和图3方格纸上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根据表格中各个时刻对应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2
图3
(2)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直线上升,熔化时温度为48 ℃,保持不变,全部熔化后,温度又直线上升。说明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没有明显的弯折停顿现象,说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结论】
(1)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
4
(2)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
【反思小结】
1.固体包括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一:固体熔化的条件和特征
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__A__(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熔点是__80__ ℃。
【教师点拨】
比较图象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是晶体,其中温度不变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 ℃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活动二: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熔化图象引导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提问: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反思小结】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二: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2.把一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熔化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吸收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教师点拨】
冰块慢慢变成水,这是熔化过程;手能感觉到凉,这说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总结。
[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的内容。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4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的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