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获得教养的途径 ‎● 教学目标 ‎ ‎1. 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3. 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 重点、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意识到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难点: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 设计思想 ‎ 本文是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习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 教学资源 ‎ ‎1.资料辑录。‎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诗人、小说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本文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四期、1991年第三期。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有关书籍的名言: ‎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汉•刘向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高尔基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 ‎——莎士比亚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雨果 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 ‎——卡夫卡 书是人类新发现的源泉。‎ ‎——乔叟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俄罗斯谚语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PPT ‎● 教学设计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 ‎●‎ 研习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默读全文,注意字词读音和词义。‎ 默读,正音、正义。‎ 打出ppt正音 主导学生活动:‎ 齐读第一段,提问: 作者是怎样界定“教养”和“修养”的?‎ 概括、发言。‎ ‎“教养”: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完善。‎ ‎“修养”: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它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主导学生活动:‎ 讨论、概括、回答。‎ 明确:不矛盾。“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这是生存的手段,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生存的境界。‎ 提问: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追求”,这两句话矛盾吗?‎ 主导学生活动:‎ 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什么?‎ 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我们有哪些作用?从原文筛选信息,分条列出:(注意“使”字)‎ 讨论、概括、回答。‎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 ‎①使我们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感到满足和幸福 ‎②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③使我们集中心智。‎ ‎④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边的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主导学生活动:‎ 请学生朗读第三段。‎ 提问:结合第三段的内容,如何理解“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这句话?‎ 一人朗读,其余讨论、作答。‎ 明确: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主导学生活动:‎ 齐读第四段,提问:在本段中,作者说“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根据你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说说原因。‎ 学生齐读、讨论、作答。‎ 明确: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有所收获。‎ 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主导学生活动:‎ ‎ ‎ 齐读、讨论、作答。‎ ‎ ‎ ‎ 请学生阅读第六段,提问:本段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述的?‎ ‎ 明确: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介绍了一部分儿童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 对比论证:介绍了两种不同层次的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另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靡”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主导学生活动:‎ 请学生阅读第七段,提问:‎ 第七段中,经典作品能展现出人类怎样的共性?第七段中,为什么强调作品要精读?第七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讨论、作答。‎ 明确:‎ 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杰作都是相通的。世界各民族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精读是深入经典作品其中的重要手段。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 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 拓展延伸 主导学生活动:‎ 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 讨论、发言 明确:读书求知要求既要“精”又要“博”。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学习需要“博”,“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所以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于一些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作深入研究。‎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 获得教养的途径 ‎ 赫尔曼·黑塞 ‎                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的内涵 增强和扩展自我的意识 获得教养的途径         作用 ‎(1-5) 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 前提 教养的重要途径 方法 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 ‎ (6-7)‎ ‎● 课堂反馈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传zhuàn 戕害qiāng 恢宏huī B.甄别zhēn 跋涉bá 宝藏zàng C.疑惑huò 慰藉jiè 斑斓lán D.刻镂lòu 麻痹pì 沉溺nì ‎2.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僵死 书藉 痴迷 望洋兴叹 B. 停歇 时髦 消磨 生气篷勃 C. 鲜活 消遣 斑澜 不计其数 D. 领略 丰盈 魅力 无足轻重 ‎3. 选出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2)他们认为人生太 、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3)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 到他自己。‎ A. 熟悉 短促 体验 B. 熟悉 仓促 体会 C. 熟习 仓促 体验 D. 熟习 短促 体会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2)你读了多少书,是把书读死了还是读活了,略略交谈几句,别人就知道了你的____。‎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 课后测评 (1-3题预习指导,4-6题选做)‎ 阅读课文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 ‎ ‎2. 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 ‎ ‎3.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个性和人格”具体指什么?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 ‎ 课外阅读 阅读是有“重量”的 铁凝 ‎(1)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2)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3)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5)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6)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7)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8)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9)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阅读行为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阅读以其快速、便捷正在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作者对网络阅读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而传统阅读凝聚了诸多艺术的神性。‎ C.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意在强调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反对直奔主题的各种功利心阅读。‎ D.如今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因为这一类书阅读后立竿见影,所以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5.如何理解第(7)段画线句中“重”和“轻”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画线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一句中“这”指代什么?结合文本概括说明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D(麻痹bì)‎ ‎2. D 点拨:A“书藉”应为“书籍”;B.“生气篷勃”应为“生气蓬勃”;C“斑澜”应为“斑斓”。‎ ‎3. A点拨:(1)处应选“熟悉”。“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而“熟习”指对某种学问或技术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2)处应选“短促”。“短促”指时间极短,“仓促”指匆忙。‎ ‎4.B评析:本题考查区分和使用近义词与同音词的能力。“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1)句说的是记者,显然应用“云集”。故可排除A、D项。“品味”为“尝试滋味;品尝”意,动词。而“品位”为“素质”意,名词。(2)句选“品位”得当。“赞扬”有“称赞”和“表扬”的意思;而“赞叹”只有“称赞”之意。对于曹操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等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只能“称赞”而无法“表扬”,所以(3)句用“赞叹”贴切。‎ 二、课后测评 ‎1. 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要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 ①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②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③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3. “个性和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4.D(这种功利心的阅读不承载精神重负,文化含量低,收获不可能格外宝贵和难忘)。‎ ‎5.“重”是从精神上的影响来说的,强调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或是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轻”是从书的功用心、实用心上说的,强调阅读的自发性(或没有预设期待)和阅读心境的解放。‎ ‎6.“这”指代“无用的阅读”;“无用”是从功用心上讲的,虽没有功用心,却具有精神价值;“无用的阅读”给人看不见的持久的渗透作用,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使人感到他人的存在,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