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这一基本理念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中按照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开展教学,在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案的巧妙之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其间插入了小资料、细胞融合过程的示意图及小字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既避免了重复,又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由此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像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起点学习能力:学生在在必修三学习了抗体的产生过程,在选修三学习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及动物细胞核移植与克隆动物等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与本节教学内容的衔接。‎ 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大多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没有接触过,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本节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学条件分析 本校新校区的所有教室和实验室都配备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网络等,可满足教学需要。‎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8‎ ‎(1)教学重点 ‎①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②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③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2)教学难点 ‎①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教学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引入 一、动物细胞融合 ‎1958年,日本科学家岗田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人的腹水癌细胞融合成功。后来科学家们又成功地诱导了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融合,并且能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活。‎ PPT展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图”‎ 思考并回答 引入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对动物细胞融合过程的理解,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8‎ ‎1.概念 过渡 ‎2. 原理、方法 ‎3.意义 二、单克隆抗体 过渡 ‎,问:诱导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用灭活的病毒,用活的病毒不行吗?体现了细胞膜什么特点?融合后分裂产生的两个杂交细胞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样吗?为什么?‎ PPT展示动物细胞融合概念(以填空形式出现),让学生填出其中的关键词。‎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有何异同?‎ 列表比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让学生回答出原理、融合前处理方法、诱导融合的方法及结果。‎ PPT图解显示传统抗体制备方法的缺点 若只有一个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其纯度高,产量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归纳总结,完成填空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通过列表比较,既可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还可引导他们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及归纳能力。‎ 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的发现埋下伏笔。‎ 8‎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过程:‎ ‎①免疫动物 ‎②诱导融合 ‎1975年,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柯勒经过继续探索和尝试,他们想到:‎ 如果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即癌细胞)进行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就能大量增殖,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PPT展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问:注射抗原的目的是什么?‎ 把B淋巴细胞命名为B1~B6,问:这些细胞都能产生所需专一抗体吗?‎ 把骨髓瘤细胞命名为O,问:如何诱导细胞融合?融合后培养液中有几种类型的杂交细胞 (只考虑两两融合) ?‎ 把多种杂交细胞(杂交瘤细胞)命名为B3O、B4O、B5O、B1B2、OO,问:所有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所需专一抗体吗?‎ 继续让学生观察课本图2-24,并思考:‎ 思考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并不是所有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所需抗体。‎ 8‎ ‎③筛选1:‎ 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获得杂交瘤细胞 ‎④筛选2‎ 分开、克隆 专一抗体检测 选择阳性细胞 ‎——获得产所需专一 ‎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如何把不需要的细胞淘汰掉?获得所需杂交瘤细胞后,如何让它们大量增殖,并分泌所需抗体?‎ 解释图中“专一抗体检验阳性”,让学生尝试回答上述问题,针对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图2-24余下部分,播放视频“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第③~⑤步,并适当加以说明。‎ 问:获得纯净的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至少需要筛选几次?如何筛选?‎ 问:如何大量增殖杂交瘤细胞?‎ 学生得出答案后思考:此杂交瘤细胞有何特点?‎ 问:‎ 观察课本图并思考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阅图能力,并充分挖掘课本图中知识 8‎ ‎⑤大量获取单克隆抗体 ‎(2)原理:‎ ‎①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细胞增殖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这个方案用到了哪些细胞工程技术?‎ PPT展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让学生完成填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总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思考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PPT上的填空。‎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并最终体会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案的精妙之处。‎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未来投身生物领域的兴趣。‎ ‎【板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 ‎2. 原理、方法 ‎3.意义 二、单克隆抗体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过程 ‎(2)原理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8‎ ‎【作业设计】‎ 判断题:‎ ‎1.与植物细胞一样,动物细胞也可培养成一个动物体。( ) ‎ ‎2.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体细胞供体动物完全相同。 ( )‎ ‎3.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 )‎ ‎4.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 ) ‎ ‎5.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 )‎ ‎6.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 )‎ ‎7.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诱导融合,培养液中融合后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 )‎ 六、 教学反思 如何有效开展这节内容的教学,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反过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如何处理已学知识与新课学习的关系 已有知识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前提。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性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同化和顺应的有意义学习。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和教学安排是我们教师应该设计的。我的处理是在学生想到抗体的基础上自然回忆抗体的产生细胞及细胞特点(如一种实质为浆细胞的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相关结构、作用和作用特点,以及传统手段生产抗体的不足。在认知冲突后猜想问题解决。学生基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迁移的基础上猜想动物细胞融合的实现,并猜想融合后的效果。即融合细胞具有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双重特点。‎ ‎2.动物细胞融合的教学 由于前面有细胞融合的学习基础,可以弱化处理。可以简单的通过图片和动画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实现有关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细胞融合对象、作用和意义的自我习得。‎ ‎3.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教学 我的想法很简单,基于学生看书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图片组织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语言的有效阐述。基于图片的再次开发性讲授,让学生明白和把握全流程相关知识,并用动画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概念的辨析 基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的讲解,可以尝试对单克隆抗体下定义,并对其特点有效阐述。‎ 第六,单克隆抗体作用的阐述,在比较联系中内化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相对简单,如何有效记忆。我的尝试时联系DNA探针的诊断,比较中组块记忆。涉及其如何诊断、原理,以及两者诊断的区别。同时以“生物导弹”的作用呼应情境创设,使课堂教学的设计前后有效呼应。‎ 第七,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 8‎ ‎ 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尤其学习后的语言表达。我尝试设置让学生完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流程图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