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之爱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 ,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8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 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所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二、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本课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梳理
民主、平等
理解、信任、体谅、宽容
交流和沟通
体味亲情
爱的碰撞
爱的传递
身心的居所
心灵的港湾
中国人的“家”
现代家庭的特征
了解家
呵护家
共创家
亲情之爱
家
爱
和
8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家”的含义。
2.知道中国人的“家”,理解尽孝在当下。
3.理解亲情之爱是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4.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5.认识现代家庭的特征,知道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
2.通过情境体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家的意味和亲人之爱。
3.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爱的碰撞,明白通过努力可以有效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培养学生理解家人的知人能力和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感受父母亲人的爱,培养对家的热爱之情。
2.体味亲情,学会与父母沟通,沟通中传递爱。
3.努力传递家庭美德,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第2课时 爱在家人间
一、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扶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二、 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感受亲情,理解爱的碰撞,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方法,在沟通中传递爱。
教学难点:
8
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学生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学生似乎感受不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进入初中的学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学生希望父母像成人一样尊重我他们,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学生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学生开始审视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随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学生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学生自己努力。
一、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要调查了解学生,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学生课前准备家人味道的短文和家人发生冲突的事例。
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具体过程
设计意图解读
导入
新课
前一框我们学习了“家的意味”。在家中,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运用你的经验,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经常看到的“妈妈的味道”的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味道”的意思?目的是体验妈妈的爱。
8
讲授
新课
一、爱是体验
探究与分享:
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
他们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爱”?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额情感。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这种情感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会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二、 爱的碰撞
探究与分享:
父母对我们管这管那,尤其是我们的学习,请看视频:
问:在你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有过这些“碰撞” 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碰撞?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碰撞,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1 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
2 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时,父母通常会说:
3 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通常的态度和语言:
4 感冒发烧时,父母一般会这么说:
本探究活动通过体验与感悟,在家庭生活中,体验不同的亲情之爱,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我们要用心感悟、体味亲情。
本视频显示在面对学习问题上的母子碰撞,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8
5 考试“考砸”了,父母一般会这么说:
6 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
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关注的问题
关注的重点
交流的方式
采取的态度
父母
我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二、 爱的沟通
探究与分享:
视频中的男孩应该怎样以爱的方式与妈妈沟通呢?
你有哪些和父母沟通的好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普通的“联结”。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拓展空间:
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组织一次体验活动。
一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设定一个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情境,讨论具体做法,并表演出来。
本探究活动通过在生活中我们与家人的碰撞,感受到我们与父母是一代人。我们要主动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本探究活动目的是让我们懂得化解与父母的冲突需要我们掌握必要的技巧与智慧。
8
本探究活动安排我们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目的是让我们感恩父母,化解与父母爱的碰撞,努力构建和谐家庭。
课堂
小结
本节课我们要体味亲情,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我们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增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我们要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板书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二框 爱在家人间
一、爱的体验
1割舍不断的情感 2 不论什么情况,亲情仍陪伴左右
二、爱的碰撞
1与父母发生碰撞的表现 2 产生碰撞的原因、影响
三、爱的沟通
1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 2 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
一、 本设计亮点总结
8
主要通过对学习生活中亲子冲突视频案例的讨论,增强学生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确定理解父母的必要性,并探索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与父母沟通。交往的艺术。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提醒
本课理论性不强,主要以实践和情感体验为主。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给学生积极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体验中交流,交流中感悟、感悟中成长。另外,教师课前要调查了解学生,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