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宇宙航行(1)
课题
6.5 宇宙航行(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重点
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难点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教法及教具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2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自学指导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点评】:
引导学生定量计算,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自学指导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一、 知识回顾:
1、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2、解决天体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一)、牛顿的设想
引导1:牛顿对人造卫星原理是怎样描绘的?
引导2: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力学原因是什么?
人造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 提供。
引导3: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
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表达式:
引导4: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呢?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⑴推导:
问题:牛顿实验中,炮弹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发射,才能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6370km。
⑵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
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小: 。
意义:使卫星挣脱 的束缚,成为绕 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大小: 。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认真完成导学案,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组内讨论完成
2.教师讲完后,学生用双色笔修正再交由教师批改
【做一做】:
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必要的信息,在练习本上进行定量计算
【展示】:
意义:使卫星挣脱 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例题分析
【例题1】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求这颗卫星的:⑴线速度之比;⑵角速度之比;⑶周期之比;⑷向心加速度之比。
【例题2】地球半径为6400km,在贴近地表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速度为7.9×103m/s,则周期为多大?
(三)、梦想成真
引导: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广阔而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那么梦想成真了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梦想成真”部分.了解相关内容:
三、 当堂检测:
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则( )
A.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D.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2、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为m,环绕地球的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ω,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为2R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根据,卫星的线速度减小为v/2
B.根据,卫星的线速度增大为
C.根据,卫星的角速度减小到ω/2
D.根据,卫星的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1/4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交流与讨论】
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80min的人造地球卫星?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