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2)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掌握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提出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国家强大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一国两制力的含义,港澳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现状。‎ 难点 ‎“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对当今“台独乃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恐怕是1999年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山河破碎,闻一多先生怀着悲愤和期待 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七子之歌》。闻一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当时都被列强霸占。当殖民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后,人们为闻一多的这首诗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 中国政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雪洗了百年国辱,炎黄子孙更加盼望海峡两岸联手同心,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新课学习 一、屈辱的历史 ‎1.香港,历史遗留问题 香港是怎样被英国侵占去的?‎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澳门,历史遗留问题 ‎3.台湾,中国内政问题 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 引导学生从地理、民族构成、历史渊源、近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当代台湾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等多角度回答。‎ 郑成功、刘铭传、刘永福三人的图片 郑成功,16世纪时从荷兰人手里收回了台湾,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刘铭传,台湾的第一任巡抚,为保卫台湾抗击外来侵略做出了突出贡献。刘永福,黑旗军首领,在《马关条约》签订后,领导台湾人民和黑旗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台湾还是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那么,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后,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导致了台湾与大 陆的分离。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针对台湾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的一切问题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这其实是“一国两制”的雏形。‎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阐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表示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主张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阐明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及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这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 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一国两制”既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构想是全新的政治思想,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1982年12月的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有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使“一国两制”有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我国的国策,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我们已知道,“一国两制”已经在我国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三、“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为什么此时香港、澳门能够胜利回归呢?‎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渐成熟,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香港、澳门的回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洗雪了百年耻辱。2.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3.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4.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至今天,台湾更换了多少任主要领导人?他们同大陆的关系如何?他们对“中国与台湾的关系”的主张各有什么不同?‎ 主要的领导人有蒋介石父子、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蒋介石父子与大陆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但他们两人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李登辉、陈水扁却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马英 九主政,两岸关系重新缓和。‎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其子蒋经国,他们在位时与大陆的关系长期紧张,有争执,但也有共同点: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但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却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公开宣扬“台独”,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并且得到了国际上的反华势力的支持。‎ 面对国家与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呢?‎ 坚决反对“台独”,坚持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2000年,以“台独”起家的民进党利用国民党的分裂而上台,接连施展了一系列分裂领土的伎俩,台湾地方领导人陈水扁更是公开宣扬“一边一国”论。对此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坚决反对“台独”,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假如,陈水扁宣布“台独”的话,中国政府会作何反应?假如两岸开火,你认为中国军队应采取什么战略战术?你认为战争的结果会如何?世界会作何反应?试分析之。‎ 无论是台湾人民,还是祖国大陆,甚至是世界人民,都有不愿意看见战争的发生。“两国论”、“一中一台”、“公投事件”等严重分裂活动,破坏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违背民主的,是违背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的,是对中国主权的分裂。这是全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的。正如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声明:“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当然,在看到台独势力阻碍两岸统一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两岸关系正朝积极的方向发展。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得以实现,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一十六大 播放《走进新时代》音乐 板书设计 ‎ 理论:形成的过程 ‎ 香港回归过程、意义 ‎“一国两制”的构想 实践 澳门回归过程 ‎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