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教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教必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揭阳第三教案表 课题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材料(文字、图片、音像等),提高历史阅读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借助形象思维分析思考,以感知历史。‎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学会分析外交政策出台的原因,学会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难点 重点: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本身综合国力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难点:正确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特点(原则性、灵活性)。‎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新课导入】:‎ 提问:党的民族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上节课,我们从纵向角度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繁荣。‎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从纵向角度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并简要了解一下国防建设的情况。‎ 板书(投影):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呢?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新中国外交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投影):‎ 第一个时期是建国初期,即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个时期,5 0年代后期-60年代外交形势的恶化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时期。‎ 第四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我们的教材也重点介绍了这三个时期外交的情况。今天,我们首先来了解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是独立国家通过官方行为对外行使主权,来维护本国利益和实现其对外政策的活动,是和平处理国家关系的科学和技巧。‎ 所以,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首先与它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息息相关,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 ‎(一)国际环境 出示材料:“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军事、政治方面。……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此外,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问: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阵营迅速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 帝国主义削弱 ‎ 社会主义----对立、斗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壮大 请学生说出这种国际格局的变化,哪些对我们有利,哪些不利?‎ ‎(有利: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力量壮大,给中国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不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包围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由此问学生,你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要顺利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应该怎样开展自己的外交呢?‎ 目标:巩固来之不易的独立,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具体成就体现在四个方面:制定外交政策,确定外交方针;积极与各国建交,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提高中国国际声誉。‎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出示材料:‎ 材料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以上材料说明:旧中国的外交是一个什么样的外交?(屈辱)‎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主人,从此走上独立、自主、统一的道路。那么,作为党和人民政府,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什么呢?(确立全新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将旧中国屈辱外交改造成为全新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1.制定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出示材料:《共同纲领》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问:(1)《共同纲领》是什么时间,哪一次会议颁布的?该文献在当时起什么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时宪法)‎ ‎(2)以上材料中提出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世和平,反对战争)‎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次将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下来。‎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油画”及文字:‎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布:本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这就确定了我国外交的基本政策: ‎ ‎(板书)(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又是如何根据这一政策改造旧中国外交的呢?具体体现在四大外交方针上:‎ ‎(2)方针:①“另起炉灶”‎ 出示材料:‎ 材料一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 ——毛泽东外交文选 材料二 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 ‎——周恩来外交文选 问:(1)据以上两段材料,概括“另起炉灶”的主要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2)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各国建立旧的外交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外交划清界线,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出示材料:‎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问: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的含义是什么?(应该是帝国主义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很多特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什么?(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是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作出的一个重大外交决策。因为在历史上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如驻军权、内河航运权、海关管理权、自由经营权、自由传教权等等,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只有清除这些特权、势力和影响,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实际上是解决了新中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与条件问题。‎ ‎③“一边倒”‎ 出示材料:‎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40年和28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坚决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 问: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外关系面临哪几种选择?中国最终选择了哪一方?(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和美友好,疏远苏联;二是亲近苏联,疏远美国;三是奉行中间路线,兼亲美苏。“一边倒”意指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边。)‎ 老师补充:为什么不倒向美国一边或走中间路线?‎ ‎1949年6月,国民党要员张治中向中共建议在外交上采取中间路线。但从中国面临的局面看,亲美和采取中间路线是困难的。‎ 因为美长期支持蒋介石政权,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时,美又站在台湾当局一边,拒绝承认新中国。‎ 二战后,在冷战形势下,中国作为大国很难保持中立,如果走中间路线,在国际交往中很容易被孤立。而当时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中苏又有某种意识形态的联系,况且,从中国国家安全来考虑,“一边倒”能得到苏联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倒向社会社会主义苏联是中共当时惟一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边倒”并不是完全投入苏联的怀抱,惟苏联是从,如果有损害中国主权的事,中国坚决反对。‎ ‎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新中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都积极争取,以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 小结:“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但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三条方针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确定了外交政策和方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开拓外交新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拓外交局面的途径或做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积极同世界上主张和平、平等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形势;三是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展示中国外交形象。‎ ‎2.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出示材料:‎ 材料一:‎ 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 ‎……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 奥斯特罗夫声称,商务部对运往远东的战略货物进行控制已有一年;他又说,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 一、兹建议每一个国家:‎ ‎(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北朝鲜当局控制下的地区实行禁运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原子能材料、石油、具有战略价值的运输器材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资;‎ ‎(乙)………‎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顽固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大小二百多个军事基地,部署了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地面部队和近百艘军舰,一千多架飞机。‎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8个国家也承认了中国。‎ 问:(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态度?(敌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2)从材料三看,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我国与17建交,8国承认中国)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促进中国经济恢复,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有重要意义)‎ 补充图片: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图片 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拒不承认新中国,但是在建国的第一年,人民政府在正确的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法律的形式将两国友好关系确立下来,这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 ‎3.提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出示材料和图片(周接见印度代表):‎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1:‎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材料2: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材料3:‎‎1988年12月21日 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再次谈到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问题,他说:“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么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 问:(1)从材料一、二看,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个什么重要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这一外交原则的目的是什么?(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材料2中,毛主席提出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说明什么?(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尽管是在处理和印度双边关系中产生的,但对它的运用要从处理邻国关系,推广到处理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从双边关系延伸到多边领域,从我国周边地区扩大到亚、非、拉,一直到全世界。)‎ ‎(3)邓小平认为作为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原则,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说明什么?(50多年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任何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新的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所以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意义)。‎ ‎4.步入世界舞台-----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另一成就就是50年代中期参加了两次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国际声誉,标志我国正式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出示材料及图片:‎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 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就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5月8日开始,大会转向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反对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在讨论老挝、柬埔寨问题遇到困难时,‎‎6月16日 ‎,周恩来提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六点建议,得到许多国家赞同和支持,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提供基础。‎7月21日,法国与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政府发表了关于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出自己军队的声明以及尊重三国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声明。‎ 学生一边看材料,教师介绍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 含义:印度支那(英语Indochina,法语Indochine)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在现代汉语中,印度支那一般特指法属印度支那,即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 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支那三国是法国殖民地,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法国为恢复对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于1945年9月派兵侵入越、老、柬,三国人民被迫进行了长达9年的抗法救国战争。‎1954年5月7日,越南人民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支那战场形势,对迫使法国签订停战协定起了决定性作用。‎5月8日,日内瓦会议进入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讨论。与会国有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即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王国。7月20、21日,会议通过了《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和《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统称《日内瓦协议》)。最后宣言规定:与会国保证尊重越、老、柬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它们的内政不予任何干涉。美国没有在最后宣言上签字,仅声明“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妨碍协议的实施,但后来它并未履行这一诺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和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终结。‎ 问:①这次会议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说明什么?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相比,最能说明国际外交中存在的一个什么现象?(五大国;国际地位提高;弱国无外交或落后就要挨打)‎ ‎②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什么作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会议进展)‎ ‎(2)万隆会议 出示万隆会议材料及图片:‎ 材料一:1955年4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风景秀丽的山城万隆召开了。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陈毅、章汉夫、叶季壮、黄镇为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问:就参加国而言,这次会议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材料二: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阻挠会议获得成功。西方舆论极力贬低这次会议,认为它“将在愈益混乱和犹豫不决的状态中结束”;美蒋特务还在会议前夕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的爆炸事件。‎ 问:材料二说明这次会议召开遇到了什么不利因素?(遭到帝国主义阻挠、破坏)‎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问:①材料三中周恩来为什么要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周恩来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什么外交方针?(求同存异)‎ ‎②周恩来在讲话中说“应该求同存异”,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相同的历史,共同的愿望) “存异”的含义是什么?(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补充:亚非会议在中国代表团和许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对亚非各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确定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 新中国初期 提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外交 步入世界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小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这些外交成就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相比,我们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也就是说国家实力在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要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增强我们的国力。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换,我们应始终坚持一点:坚定不移的进行经济建设。‎ 不过,弱国无外交的潜台词是强权既公理,弱国只能任人摆布,不能跟强国平起平座。那么这种国际外交中存在的现象是否就是合理的呢?正因如此,我们在外交奉行的另一方针是平等,即无论国家强弱、大小,都有外交,都应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这一方针的体现,这正是针对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起支配地位的强权政治而提出的,我们提出这一方针的目的就在于谋求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关系。‎ 板 书 一、国际环境 帝国主义削弱 ‎ 社会主义----对立、斗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壮大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一)制定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方针: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二)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与17国建交 ‎1、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意义: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促进中国经济恢复。‎ ‎(三)提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目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3、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四)步入世界舞台-----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日内瓦会议 身份:五大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作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会议进展 ‎2、万隆会议 特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方针:求同存异 影响: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 教学 反思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