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1、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 2、政策等社会环境; 3、交通; 4.金融和交易制度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一)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商周
(1)“商人”来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二)秦汉以后:商业发展艰难。
☆艰难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颁行“贱商令”;对商业征收重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2.政府专卖制度:货币官铸、盐铁酒茶等专卖。
☆发展历程
1.隋唐:(1)长安、洛阳等都市为商业中心;
(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3)柜坊和飞钱问世。(类似于银行与汇票,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2.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1)商业都市:开封(东京)、杭州(临安)是著名商业中心,打破坊、市界限和“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
(2)草市和市镇: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市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
(3)纸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税: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城市中,打破坊、市界限,打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
3.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市。
原因:版图辽阔,交通发达。
4.明清:(1)城镇商业繁荣。
(2)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长途贩运贸易和货币经济发展;
(4)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原因:(1)农业、手工业发展;
(2)用银两征收赋税。(赋税实物征收改为货币征收)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市”: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
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交易受地点、时间限制和官府直接监管
(1)“市”“坊”(商业区、住宅区)分开; (地点)
(2)日中为市; (时间)
(3)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直接监管。(管理)
2.宋 朝
(1) 城市中打破坊、市界限和“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2)“草市”更普遍,出现汉口、佛山、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市镇。
(二)古代中国城市类型
(1)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发展为商业中心: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
(2)集市贸易、手工业专业性生产的工商业城市:佛山、景德镇等商业名镇,“扬一益二”之扬州、成都等。
影响因素: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大运河、经济重心南移等。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主要是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1.特点: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历程(陆地、海上丝绸之路)
(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导航。
(4)元代:泉州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清朝:外贸萎缩。
原因: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对外贸易。
【思维拓展】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环境:商业受官府控制
(1) 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下,民间商业发展艰难,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2) 官营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
(3) 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2.发展:(1)历程:春秋战国民间商业兴起,宋元国内外贸易全面繁荣;明清商业发展,但外贸萎缩。
(2)金融: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3)市场: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农村集市、商业市镇兴旺。
(4)影响: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但没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
二.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的因素有哪些?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因素
1、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2、政治: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政策。
3、交通:丝绸之路、大运河、经济重心转移等。
特点:(结合课本第10页“学思之窗”思考)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2、专业性商业市镇兴起(明朝中后期,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市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
三.学习延伸: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看法?
原因:徽州人有经商传统;徽州人团结互助,学习经商本领;不奢华,崇尚节俭。
看法: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商实际,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