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学设计生物科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2、所属年级:高二
3、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五章 第一节
5、学时数:2学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初中已学过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结构还不太清楚,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接受。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及结构,并为后续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内容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要识记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更要学会从教材中知识的讲解中能挖掘到隐含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和分析个例来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比如教材中提到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那么还有哪些生物也是生产者呢?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且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消费者、分解者也可能具有其他特殊情况。再比如,教材中举了一个食物链的例子和一个食物网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总结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所具有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案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和消费者的关系;
4.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及相关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营养结构。
2、难点: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讲解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构建模型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第1课时
1、指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2、结论: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得出生态系统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4、提问:同学们能举例出一些生态系统吗?(引出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
阅读、思考,产生兴趣,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听讲、思考
通过分析材料,思考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顺势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学生更容易理解。
生态系统的成分
【活动一】 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2、讲解:(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①物质 ②能量 ③功能
(2)生物成分:
①生产者:同化类型、功能 生物类型。
提问:还有哪些生物也是属于生产者?(特例: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
②消费者:同化类型、功能 生物类型。
提问:所有的动物是否都属于消费者?(特例:蜣螂、蚯蚓、秃鹫是分解者。)
③分解者:同化类型、功能 生物类型。
提问:所有的细菌是否都属于分解者?(特例: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并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听讲、思考总结:1、生产者必须能够制造有机物。2、有些可以制造有机物的细菌也可以作为生产者。 3、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4
给出图片及问题,帮助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识记。
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活动二】小组合作尝试构建生态系统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图。
1、对学生所构建的模型进行点评。
2、图示:
3、总结:(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变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
(2)、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自然,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只要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就是分解者。
思考、讨论、交流。
听讲、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尝试构建模型图,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4、强调: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小结与练习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练习:三维设计72页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内容,巩固知识。
运用习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2课时
导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活动一】课件展示教材91页图5—4,指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中有哪些成分?营养级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听讲。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不仅存在多种成分,并且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营养结构。
1、点评学生的回答。
2、讲解营养级的概念,强调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3、总结食物链中成分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
4、课件展示教材91页图5—5,引出食物网的概念: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或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活动二】小组合作分析教材91页图5—5的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
2、课件展示以下问题:(1)上述食物链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包括哪些成分?(2
听讲,明确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 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小组讨论。
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是一个个体或种群吗?(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还是数量?
3、总结:(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2)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4)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
(5)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箭头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也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听讲、理解、记忆。
小结与练习
总
听讲、理解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课堂练习:三维设计73页。
练习巩固
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态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主要成分)
系 消费者
统 分解者
的
结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