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中学14-15学年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_ 八__ 学科 语文 时间_ 2015-3-9
课题
马说
地点
办公室
成员
主备人
孔庆婷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
学
方
法
2.学习本文托物喻意的构思。
教材分 析
重点
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喻意的构思。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伯乐( )骈( ) 槽枥( )( )相马(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才美不外见( ) 其真无马邪(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其真无马邪 (6)其真不知马也
(7)策之不以其道 (8)执策而临之
3.你了解作者吗?查找有关资料,把你掌握的有关他的信息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4.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同时请同学们画出需要特别注意的词语或句子。并请同学写下听后评语。
【同学评价】
5.请你写出含有“马”字的成语。(至少6个)
二.小组讨论与交流(兵教兵,互相解惑)
1. 整体感知
集体交流意见
或个人备注
(1)解题,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3)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小组讨论句子的翻译,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2.合作探究
(1)本文描写了千里马怎样的遭遇?对于它的遭遇,作者是什么样的态度?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什么?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
1.不看书,完成下列题目,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一词多义。
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能: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 解释:
才美不外见 同 解释:
其真无马邪 同 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 解释:
(3)试翻译下列句子
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阅读《马说》,完成文后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只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①故( )虽( )有名马,只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②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且( )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4)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5)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6)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_______________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四.自主小结归纳(学生谈收获与困惑)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大胆写下来。
五.当堂练习与拓展
阅读《千金市马骨》,完成文后问题。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句断句。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捐: 遣:
期年: 市:
3.翻译下面句子。
(1)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