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苏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面 基本目标 ‎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感受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提升目标:1.体会文中富有感情色彩语句的表达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一、默一默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地jiào(  ) tuí唐( ) 摩suō(  ) 憎恶(   ) ‎ 踌躇(  )( ) 恣情( ) 踱( ) jiǒng( )相 ‎ 赫然( ) 揩油( ) mǎng( )撞 抖擞( )‎ 二、读一读 提问: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预设: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3——17自然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第三层(18——38自然段),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设计目地: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想一想 提问: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并介绍了“我”的职业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5‎ 预设: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第二层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设计目地:既让学生为接下来感受鲁迅的精神品质做好铺垫,也为学生的写作给予适当的指导。‎ 提问:2、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预设:(总结发言)课文第二部分写出来“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个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设计目地:让学生掌握文章结尾的作用。‎ 四、练一练 ‎1、鲁迅博物馆一面大墙板上排列着“风声”“及锋”“越山”“且介”等一百四十多个笔名。结合选文,说说《一面》作者是否能理解为什么鲁迅用如此众多的笔名呢?‎ ‎2、紧密结合课文及以下链接,说说鲁迅的形象。‎ 链接:鲁迅独子周海婴在访谈中说:“您刚才讲了鲁迅逝世有那么多的人为他送葬,那是因为他像斯巴达克斯一样带领人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冲锋陷阵。” 他听周建人叔叔评价父亲:“我从没看见过你爸爸发脾气,最多的时候,谈不拢就不说了,也就是文人所说的那种,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了。”‎ 链接:小时候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一边上学一边还要帮父亲抓药,以至上学迟到,受先生责备。此后,鲁迅在桌上刻了个大大的“早”字,暗下决心,要时时早,事事早。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夏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此你应该能想到一句写鲁迅的诗,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5‎ 第二课时 一、默一默 ‎1、同学们还记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吗?‎ ‎2、在第一、二层写“我”的职业和内山老板的热情的作用是什么?‎ 二、读一读 提问: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并朗读。‎ ‎2、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各有什么不同?‎ ‎3、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征,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预设: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第一次描写,由于“阴天,暗得很”,加上距离较远,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长衫”;嗜好,“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征,虽只是模糊辨认,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得更细致了,作者对第一次的描写作了补充。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还增加了对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接着又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写,虽疏淡的几笔,却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写,除了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以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不仅连长衫、烟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质地“羽纱”,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设计目地: 学习作者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深入体会鲁迅的精神品质。‎ 三、想一想 提问:你能体会文中这些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吗?‎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预设:“赫然”‎ 5‎ 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了保证似的”。‎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预设: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效仿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 3、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预设:“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预设: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预设: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和幸福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没有蹦出”,一是当时环境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示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设计目地:体会文中富有感情色彩语句的表达作用。‎ 四、练一练 父亲鲁迅 周海婴 ‎ ①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一点来看,父亲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婴儿,他也很尊重我将来的自主选择。‎ ‎ ②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 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兜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 5‎ 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学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要激烈。过去把鲁迅误解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 ‎ ④70年前的上海,夏天湿度非常大,那时又没空调,整天身上、背上都是湿漉漉的。每年一到夏天,我背上总要长出痱子,又红又痒,又抓挠不得。晚饭以后,跑到二楼,躺在父亲床上,那时天色已暗,但为了凉爽并未开灯。这时候父亲就准备一个小碗和海绵,把一种药水摇晃几下,用药水把海绵浸湿,轻轻涂在我胸上或背上。每搽一面,母亲用扇子扇干。因为有机会亲近父亲,可以不怕影响父亲写作而被“驱赶”,我躺在父母中间,心里无比温暖。直到天色黑尽,父亲又要开始工作了,我才恋恋不舍回到三楼自己的房间里睡觉。这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 ⑤有的家庭是严父慈母或是严母慈父,孩子依赖父亲或母亲更多一些,但我的家庭没有,‎ 就是一种非常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不是看见父亲就远远地敬畏、蹑手蹑脚地,没有这种恐惧、害怕的感觉,记忆中他也只有一次假装用纸筒打我。‎ ‎ ⑥父亲写信通常用一种中式信笺,上面印有浅浅的花纹、人物或风景,父亲给不同的人写信,选用不同的信纸。如果我碰巧遇到父亲写信,想表现一下自己,往往自告奋勇地快速从桌子倒数第二个抽屉,以自己的“眼光”为父亲挑选信纸。父亲有时默许,有时感到不妥,希望我另选一张,而我却僵持不肯,每逢此时,父亲也只好叹口气勉强让步。后来听说日本有一位学者叫阿部兼也,专门研究父亲信纸的选用与致信者的内在关系,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这当中还有那时不谙世事的我的干扰。 (选自《周海婴忆鲁迅:还父亲一个真面目》)‎ ‎1.文章主要回忆了关于鲁迅的哪两件事情?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写“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通过阅读你看到了鲁迅怎样的真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展开想像,在阅读第⑥段的基础上,补写出父亲叹气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请说说你在写作方面得到了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