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基本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富有诸多乐趣,体会作者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感情。
提升目标:
1.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特点。
2.学习课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默一默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确凿( ) 菜畦( ) 桑椹( ) 油蛉( )敛( )
竹筛( ) 秕谷( ) 脑髓( ) 陌生( ) 豁( )
珊瑚( )( ) 倜傥( )( ) 蝉蜕( ) mì食( )
人迹罕至( ) 人声dǐng( )沸 书shú( ) chán( )络
二、读一读
提问:整体感知文章,梳理课文脉络,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
设计目的: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三、想一想
提问1:在百草园中,作者给我们讲了哪些故事,而作者是如何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预设:故事:春夏秋三季的景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地捕鸟。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4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设计目的:百草园中的景物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土,景物描写精彩、细致,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提问2:文章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
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设计目的:既让学生百草园是“我”的乐土的原因,也让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四、 练一练
1.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默读课文第7段,注意描写捕鸟方法的动词,体会这些词语的妙处。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4
一、 默一默
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
二、读一读
提问:三味书屋在作者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作者又是如何描述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预设: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扁和画儿,不象百草园中生机勃勃。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
设计目的:深入了解三味书屋陈设,体会作者对书屋的情感。
三、想一想
提问1: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其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而他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预设: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第一个是问“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有些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十分不满。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左道旁门,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读的又是什么内容呢?有的宣传“仁”这个虚伪的封建道德。有的低级趣昧地取笑别人;有的宣传迷信风水;有的拼凑起讲古代税法的话;这些令人难懂而又无用的书,读不戍句,读错了也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学生怎能感兴趣呢?这和百草园中的生动活泼的生活真是大相径庭!
设计目的:理清作者情感变化,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
提问2: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预设: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遣;“读书!”
4
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他不自觉地又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象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饱也没有象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池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他在塾师中是比较好的,对学生还“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也正囚为他是比较慈祥的。他尚且如此严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况其他人了。所以鲁迅先生在“恭敬”饱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设计目的:通过对相关人物描语句的分析,掌握人物的刻画方法,深入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复杂情感。
质疑探究:在作者的眼中百草园情趣盎然,而三昧书屋却枯燥无味,为什么?
作者通过对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儿童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索各种知识的广泛兴趣,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四、 练一练
小作文“童年趣事”,不少于200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