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及反思(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及反思(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端午的鸭蛋 课 题 ‎17 端午的鸭蛋 课型 教授课 授课时间 使用者 主备 课时序数 总第 62、6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 4、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 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 点 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 ‎ 学法指导 讲读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 习 过 程 旁注与补充 9‎ 一、 情境导入:说风俗 1、 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 ‎(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追求、生平经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纪念屈原,能激起我们怎样的情感呢?‎ ‎(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2、 既然端午节这么有意义,那么咱铜山地区的端午有什么风俗活动吗?‎ ‎3、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4、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学生简要介绍汪曾祺)‎ ‎5、那么,汪曾祺的端午是怎么过的?都有哪些风俗活动?(七种)其中跟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可能与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是什么?‎ ‎6、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你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比如: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7、既然希望“红红火火”,那么汪曾祺的家乡当时的经济条件怎么样?从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好象我们那个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8、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 (高邮鸭蛋:好、奇、名。)‎ ‎9、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充满了什么感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由学生熟悉的习俗谈起让学生有话可说 让语文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捕捉语文。‎ 了解作者,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初读课文筛选信息 培养学生从细节处解读文本 9‎ ‎(自豪 “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故乡的特产,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 ‎10、既然作者要写出自己故乡的特产,要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就要写好,但是,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感觉文章的结构比较不同。‎ ‎(可能有学生说这是流水帐)‎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是什么?文章最后的一段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文要求总分、总分总的结构,但是这篇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好象不沾边,他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教师小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 ‎11、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2、文章结构分析:‎ ‎ 端午的风俗 (铺垫背景)‎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 ‎ ‎ 端午的鸭蛋 (前两个部分的统一)‎ ‎11、(1)为什么会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后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失去改变生活的渴望,他们成功了吗?‎ ‎(2)孙康、车胤和文中的“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3‎ 带着问题8、9深入读文,圈点勾画出鸭蛋的特点,以及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行文结构 理清文章的结构 9‎ ‎)为什么文章否定了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照亮来读书的想法?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 ‎(艰苦环境中仍不失改变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自我解嘲,只要有了这种刻苦学习,热爱生活,改变生活的心意,又何必一定要在乎形式。)‎ ‎11、总结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 ‎12、像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例来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13、除了结构上的闲适自由,汪曾祺语言也比较有特色。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感觉。‎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 口语(短句)、方言、文言、成语。‎ A、感叹句。‎ ‎(1)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还不就是个鸭蛋!‎ ‎(3)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4)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5)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6)有!‎ ‎(7)好看极了!‎ B、问句 ‎(1)这就能辟邪吗?‎ 板书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反复读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9‎ ‎(2)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3)这有什么好看呢?‎ ‎(4)这能行吗?‎ C、短句 短句的朗读——文中短句非常多,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1)系百索子。‎ ‎(2)贴五毒。‎ ‎(3)贴符。‎ ‎(4)喝雄黄酒。‎ ‎(5)出鸭。‎ D、文言词 文言词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如:‎ ‎“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它们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朗读时要读出从容中不乏诙谐、得意之态。‎ E、口语 大白话的朗读——文中时时穿插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9‎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这有什么好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朗读时尤要注意语气语调。‎ ‎“造型”语的朗读,如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F、方言 ‎“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 ‎14、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口语化:短句,方言)‎ ‎ 雅俗共赏 ‎(文学性:文言、成语)‎ 让学生总结汪曾祺作品的风格,教师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选材 ‎(2)结构 ‎(3)语言 ‎(4)思想 ‎15、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经典?‎ ‎(1)独特的生活 ‎(2)丰富的思想 ‎(3)特色的语言 ‎(4) 精当的结构 以鲁迅(绍兴)、老舍(北京)、巴金(四川)等为例。‎ ‎16、教师小结:‎ 9‎ 实际上,《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不管一个人走多远,它都将是引导一个人的方向。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17、课内扩展:‎ 我手写我心: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想想生活中值得你难以忘怀的地方,将你的感触用美妙的文字呈现出来。‎ ‎18、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汪曾祺《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的文章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他的语言还是很有特点的,让学生了解即可。‎ 9‎ 随堂练习:‎ 教学追记(体现得、失、改): ‎ 激趣导入,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在上课一开始,我就以体现思乡情感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导入,让大家产生一些联想,马上融入一个思乡的氛围当中;在接下来的整体感知中,我则用“作者家乡有哪些风俗,为什么作者仅对家乡高邮的鸭蛋情有独钟?”这个问题引入阅读。因为关于家乡风俗生动文字浅显,所以我没有讲解,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在书上勾画,在读书基础上把这些风俗找出来;在总结完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后,我还以一些课前准备的有关端午节的小饰品,与课文介绍挂钩,提起同学的兴趣,以求营造一种端午过节的气氛,同时以此引入民俗、文化的体验。‎ 板书的得出比较急,不够自然,应该因势利导,而且板书过分注重情感的表述,整体性不够。同时,在学生品析完语言后,未能做及时完整的归纳,知识点的体现也不够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重视。‎ 9‎ 备课组长签字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