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 题
第12课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
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史实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方法
1. 阅读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影音图像,观看《成吉思汗》电影片段,阅读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材料和《元朝史话》,展现忽必烈改制的简表,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通过阅读《元朝史话》,观察原道人分四等简表和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形成积极主动地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一代天骄”的崛起、忽必烈的改制,形成部位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
2. 文天祥抗原的特殊经历并非人人都能碰到,能从中知道责任心的重要性。
3. 能从“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一目的讲述中,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的史实。
教学难点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小组讨论法;5.启发深入法6.情景导入法;7.实验演示法;8实物参观法;9。练习法;10。赏析带动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12课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
学生活动
教师个性教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的知识点。
2.结合《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提问学生“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那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学生回答——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点评并展示南宋时期的各政权的地图,其中讲到“在12世纪后期,中国北方又建立了新的政权——蒙古政权,他对中国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影响尤为深远。而今天,我们就学习蒙古政权在中原地区是如何统治中原人民,对世界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75。
二、新课讲解:
1.蒙古族的崛起
1. 齐读课文
2.完成《同步精炼》第14课的“自主学习”部分。
3. 回答问题。
1. 回顾之前的知识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 导入:
5
(1)教师简单介绍蒙古族。蒙古是生活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以地区为名的游牧民族就是蒙古族。蒙古族内各个部落为了争夺牲畜、人口以及财富,混战不休。长期的混战使得当地的经济生产停滞不前,日复一日的战争使得蒙古人尤其是平民渴望和平,希望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同时,他们还要遭受女真族政权的压迫,却没有能力反抗。但是他们知道部落的混战不可能就此停止,金政权也非常强大,因此希望有一位强而有力的首领带领他们冲锋陷阵,最终统一整个草原和土地。提问学生“这样的人就是谁呀?”学生回答“铁木真”。教师同时播放幻灯片,展示铁木真的图片。接着提问“那么铁木真是通过什么方式最终成为统领整个蒙古草原的首领呢?”学生回答——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众人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教师补充,这次的推举与之前学过的禅让制是不同的,它是依据各部落的军事、经济实力以及更重要的是个人的领导才能来选出最高首领。同时提问“成吉思汗”的含义,与其名字作以区别和比较。
(2)教师补充,蒙古政权建立以后,成吉思汗以及子孙凭借强大的骑兵大举西征,占领了今中亚直到欧洲东部的辽阔地区,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连年的征战,尤其是蒙古骑兵的野蛮残暴的屠城抢掠政策,“对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了什么影响呢?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来提问学生,学生齐声回答“战争是不好的,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给各地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3)幻灯片展示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范围,对外有欧罗斯、中亚和印度河流域,对内有西夏、金、南宋,最后在以动画的方式来播放蒙古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占领过程,从而引出“元朝”。
2.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
(1)学生阅读课本后,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回答忽必烈继承汗位、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1260年、1271年、1276年、1279年。教师强调时间顺序即可。
(2)教师指出“攻打南宋的时候,蒙古大军遭受了当地军民的强烈反抗,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抗元将领,他就是文天祥(全班回答,形成师生互动)。”幻灯片展示其图片,并请学生背诵文天祥的诗句《过零丁洋》,最后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全班同学朗读这首诗,并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千古名句请学生再朗读一遍。
(3)教师指出,在南宋军民奋勇抗击下,蒙古骑兵逐渐改变了野蛮残暴的屠城掠夺政策。请学生举出事例——王立事件。
(4)教师提出“为什么忽必烈与之前的统治者的处理方式会不同呢?”学生思考后,结合书上的知识,回答“忽必烈早年曾经受命管理漠南汉族地区,了解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和技术都比各少数民族的更加发达和先进,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国家长治久安,蒙古族人能够安居乐业,必须要向汉族学习。”
(4)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接着学生的话来讲解内容“忽必烈改制”
4.回答问题。
5.回答问题。
6.回答问题,形成师生互动。
7.阅读课本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同样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政权先后消灭西夏、金、南宋等,并且展开扩张性战争,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为什么它有这种本事来完成如此伟大的工程?而面对这么庞大的帝国,统治者又是如何管理的呢?
5
。教师指出,既然忽必烈在早年已经知道汉族文化的先进和发达,那么这一次的改革也会有汉化的影子。“那么这一次的改革是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呢?”学生回答——汉法。教师肯定,并指出本次的汉化改革分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汉化改革。
(5)教师指出,政治上的汉化改革,主要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那么元朝在政治上是如何学习汉族的呢?”学生回答——仿照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今河北、山西、山东;而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行省制度,有效地对全国各地进行了有效地统治和管理。
(6)教师指出,忽必烈即位后,除了对全国进行有效地管理,实行行省制度外,同样对于民生,经济方面也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我们知道汉族政权是最重视经济的,因为这是他们巩固政权的最直接方式,老百姓最重视的是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温饱问题。衣服还好,只要穿得够暖就行,不在乎是不是新衣服的。然而吃饭问题就是大问题,因为我们知道粮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收成,是通过长期的耕种、施肥,偶尔还要看看有没有害虫,因此农业就成为国家事务的重要部分。忽必烈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经济政策中采去什么政策呢?学生回答——重视农业的政策:第一,忽必烈下令将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第二、禁止掠夺人口委奴,保证了劳动力;第三,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7)教师点评后提问“忽必烈的改制最终有没有获得成效呢?”学生回答——有成效。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如当时元超人所颂扬的“上视汉唐极盛之际,无以加此。”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上视汉唐极盛之际,无以加此”的翻译和理解。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1)忽必烈改制的影响: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拓展措施
①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②元朝还在福建晋江县所属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③对云南行省以及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
1. 表现
①农业生产和以棉纺织、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②
5
交通便捷,商贸活动频繁,大都、杭州、泉州等城市的繁华超越了前代。
③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拓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5.思考与自由讨论
(1)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对蒙古有什么样的贡献?
(2)元朝与历史上曾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三、教师小结:
1.梳理知识点。
2.通过学习“一代天骄”的崛起、忽必烈的改制,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能从“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一目的讲述中,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四、反馈练习:
1.幻灯片练习
2.练习册《优化设计》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12课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
一、蒙古族的崛起
1.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1206,成吉思汗,和林
2.巩固新生政权
(1)建立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
(2)创立蒙古文字
(3)创立蒙古帝国
二、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
1、统一全国
(1)建立元朝:1271,大都
(2)消灭南宋:1276
(3)统一全国:1279
5
2、汉化改革
(1)政治改革:建立行省制度
① 中书省:中央→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②行中书省:地方行政机构
③作用:有效地统治全国地区
(2)经济改革:重农政策
①退牧还田
②禁止掠夺人口为奴
③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司农司
④编写《农桑辑要》
(3)意义
①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
②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1、忽必烈改革的影响
2、拓展措施
3、表现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