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节奏与旋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存在的利与弊;懂得正确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就是学习过集体生活的过程,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能够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自己所在的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学会让自己所在的“小群体”融入大集体中;能够正确区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教学重点】
解决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
【教学难点】
“小群体”和“小团体”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诗朗诵】 《中国话》
中国话
有一种语言,她很神秘,
她蕴含着一个民族上下几千年悲喜交加的情感;
有一种语言,她很古老,
古老到那刻在骨头上的文字里都找不到她的起源;
有一种语言,她很丰富,
阴阳上去中回荡着慷慨激昂倾诉着委婉缠绵;
……
这,便是中国话,
一个古老的东方神话!
……
听,中国话正通过我的胸腔、我的喉头在联合国讲坛上响起……
那么亲切优美,那么有力伟大!
因为,你是一种精神的血缘,是一种文明的凝聚!
你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朝阳升腾的天地!
6
教师点拨:同学们,如果朗诵中没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这首诗歌恢弘的气势、澎湃的激情,你还能感受到吗?朗诵的美感来自于节奏,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与时代的节奏合拍,与集体的要求合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与生活节奏合拍呢?今天老师将引领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在集体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之美。
二、探究新知
(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数一数~“我”在集体中的角色
要求:1.小组内分享自己在不同集体中的不同角色。
2.小组内分享交流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有什么不同。
问题:这些角色之间会发生冲突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会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所在的集体不同,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承担的责任自然也不相同。每个集体的节奏和旋律都是不同的,有时发生冲突也在所难免。
【多媒体呈现结论】
不同的角色之间有时可能会发生冲突。
活动二:欣赏感悟——莲的心事(席慕容)
【多媒体播放MV】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
现在
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问题:
6
1.这首诗中“你”和“我”的节奏一致吗?从哪几句话可以得知?
2.假如诗中的“我”就是集体,“你”是个人。“我”欢迎“你”吗?
3.请你从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想一想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要求:结合问题,反复朗读这首诗,仔细揣摩体会,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个人见解,形成明确的共识后,由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发言。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个人与集体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冲突,我们个人感受到的就是烦恼。为了保持集体旋律的和谐,也使自己不断感受到集体生活中的快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多媒体呈现结论】
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保持集体旋律的和谐。
活动三: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
5班的小鑫是学校足球队的前锋,也是5班足球队的队长,明天下午,小鑫的学校与市一中有一场足球赛,巧的是明天也是5班与3班的争夺冠亚军的比赛,班上的同学们都希望小鑫明天能参加本班的比赛。但小鑫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去参加与市一中的足球对抗赛……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达成共识后在班级反馈。
问题:
1.在材料中,除了班集体,还有哪些集体?
2.小鑫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教师小结:在解决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班级虽然是集体,但它是学校这个大集体的一部分,当班级利益与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肯定首先应该考虑学校的利益。所以,材料中小鑫的做法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正确做法。
【多媒体呈现结论】
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呈现)
群体一:爱好娱乐,享乐至上,行为冲动,口无遮拦,随意而为;
群体二:好学上进,纪律性强,是非观念明确,做事循规蹈矩;
群体三:不善与人交际,敏感好强,学习时好时坏,不稳定;
6
群体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1.你认为自己在上述的哪个群体中?如果你不属于上述群体,请描述你的群体。
2.小群体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在集体中会有小群体形成?
4.小群体都是对个人和集体发展有害的吗?你是如何认识小群体的?
要求: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并进行思考,参与小组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因为种种原因在小群体中,个人更容易被接纳、被认同,所以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近的人,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人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小群体。对小群体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当小群体的节奏与大集体的旋律一致时,小群体就会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反之,则会与群体之外的他人、群体,甚至集体发生矛盾和冲突。
【多媒体呈现结论】
1.小群体的概念
2.小群体的形成、分类
3.“小群体”的节奏与“大集体”旋律的关系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怎么做?(多媒体呈现——“名人”肖扬)
某中学八年级的肖扬可是个大“名人”,全校老师、学生没有不认识他的。他是班主任办公室的常客,是学校政教处的老熟人。迟到早退、逃学旷课上网吧,夜不归宿、吸烟、酗酒、拦截殴打低年级学生收取所谓的“保护费”;几天不回家就是他的生活常态。
班干部根本不敢管他,因为肖扬有十几个哥们,看谁不顺眼就找茬在校外揍一顿,还威胁被打的人不让告诉家长、老师。班主任批评时,佯装老实,不言不语,不理不睬;连任课老师现在都懒得再理他。上周新调来的物理老师不知道情况,上第一节课时,发现肖扬在看小说,就忍住没点名地批评了一下,第二次来上课时发现肖扬一直在睡觉,就点名让他站起来听课,没料到肖扬竟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言不惭地说:“老师,我睡觉不影响你上课吧?”把老师气得够呛。
问题:
1.你周围有这样的同学吗?
2.你怎样看待他的行为?
3.如果你是他所在班级的班干部,你会怎么做?
4.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6
要求: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并进行思考,参与小组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阅读相关链接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个小群体往往就已经沦落成为小团体主义,甚至有可能成为违法犯罪团伙。作为中学生,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要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结论】
1.小群体的节奏如果脱离集体的旋律,就有可能成为小团体主义。
2.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3.面对小团体主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行为。
4.在集体生活中,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就是我们和集体共同成长的过程。
活动六:拓展探究~细微之处见精神
学生阅读教材P71两则情境材料,问题1在小组内交流分享。问题2在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后,在班级分享展示。
活动七: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读,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活在多个集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是不同的,但集体生活要求我们个人的节奏要与集体旋律和谐一致,集体才能奏出时代最强音,个人也才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魅力。亲爱的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有矛盾冲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从而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活动八:典型例题:
6
知识点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例1 这周是学校的纪律作风整顿周,学校严查迟到早退的人,一旦抓住,本周班级考评直接倒数第一。可是,七年级(5)班的小强上学又迟到了,在校门口被值周老师发现。小强想到昨天班主任的最后通牒:小强,你这学期都迟到N次了,明天要是再迟到,就去请家长,回家反省一周,睡醒了再来学校。小强马上灵机一动,在登记簿上写到:七年级(3)班,郑桐。结果,下午放学时,值班周老师点名批评了七年级(3)班。下列对小强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小强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B.小强脑子聪明,反应快
C.小强的节奏跟不上集体的旋律
D.小强心中没有班集体
教师拓展: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有强烈集体荣誉感,就不可能经常迟到,故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C项说明了小强的生活节奏与集体生活不和谐,正确;D项说法不确定。故选C。
知识点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例2 下列对“小群体”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小群体是由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近的人组成的
B.在小群体中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C.小群体就是“江湖义气”,它最终都肯定会沦落为小团体主义者
D.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就是一种积极的存在
教师拓展:C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群体的正确认识。依据教材知识可知,A、B项都是正确的;C项的说法是对小群体“一棍子打死”的态度,故错误;D项说法比较客观,是正确的。故选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