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①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能说出二力平衡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能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能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①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②学会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自己概括出有关条件。
①学会合作与交流;
②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③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方法与过程]
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前准备]
塑料板、绳、钩码;
[教学手段]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探究;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可采用分析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的受力情况,归纳得到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边演示,师生边分析讨论,边归纳的方法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行方法教学。
[教学过程]
5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备课组讨论意见
一、 复习引入:
要求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反问: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吗?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出新课内容。
二、 新课教学:
1、二力平衡:
读图:吊灯和被匀速吊起的货物;
问:吊灯和货物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运动状态怎样?
师:从以上事例说明,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就会发生改变。
归纳: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二力是平衡的。
学生仔细读图;
学生回答:吊灯受到了重力和杆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货物受到重力和绳索的拉力,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听讲。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生由此回答了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二力平衡的概念。
2、二力平衡条件:
过渡: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时,物体可能保持静止状态,也可能是保持匀速直线状态。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当两个力满足怎样的条件时,才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学生猜想。
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
5
师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塑料板。主要研究塑料板两边绳子受到的两个拉力之间的关系。
问:塑料板共受到哪几个力?
问:如果忽视重力的影响,对塑料板应当有什么要求?又应怎样做?
师:对。这样就可以近似地看作只受到两边绳子的两个拉力。
学生答:3个。重力、两边绳子的拉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得:
应使塑料板受到的重力远远小于两边绳子的拉力,塑料板比钩码要轻得多。
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验1、在塑料板两边的细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它将 。如果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后,它将
。由此可以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的大小必须 。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据实验现象自己概括出有关条件:
两个力平衡,大小要相等。
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研究两个力的大小的关系对平衡的影响,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实验2: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微向下移动,使两力方向并不相反。放开后,塑料板将 。
学生观察,
待塑料板静止时,两力的方向
。由此可知: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则两个力的方向 。
学生讨论后得:
两个力平衡,方向必须相反。
研究两个力的方向关系对平衡的影响。
5
实验3:在塑料板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钩码,并将它扭转一个角度,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塑料板将 。
待塑料板静止后,两力的细绳怎样?
学生根据现象实事求是回答。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
补充: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作用的两个力也应满足以上条件。
要求学生概括以上各种情形,可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回答: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最后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论联系实际。
讨论:P78 第1、2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一、 小结:二力平衡的概念及 条件
二、 布置作业 :
作业本P21—23
学生回顾
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教学反思:
5
[板书设计]
二力平衡
一、二力平衡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二力是平衡的。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