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
2.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3. 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4. 学生自行设计惯性实验,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观察,认识惯性并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建立惯性概念,知道简单的惯性现象
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装置(鸡蛋、装水的杯子、塑料薄板、塑料尺、小车、小木块)
学生:毛巾、棉布、斜面、小车、塑料尺、小球、棋子、纸条、笔帽
板块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一、
创设情境 “是什么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创设情境:
1、 摆在地上的足球,没人踢,会运动吗?
2、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滚动,如果不继续踢,最总会怎样?
问1:是什么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3、踢足球时,一次在草地上,一次在水泥地上,用同样大小的力踢球,足球在地面滚动的距离,哪次远?
这是为什么?
问2:那你认为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怎样的影响呢?
回忆、思考
思考后小组讨论
由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
根据需要教师要追问
由学生代表回答
(提出猜想)
8
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板块
过渡:同学们在生活中对此已有了一定的体验,那你能用实验来说明吗?
提供器材:水平木板、毛巾、棉布、小车
问1:如何改变阻力大小?要改变几次?
问2:观察运动的哪个方面最方便?
本实验就是改变阻力,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
活动一:请一组同学来做一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准备进行点评
问3:怎样控制初速度一样?
活动二:经历探究过程,总结规律
学生思考
小组合作讨论
独立演示示范
其他同学观察
小组讨论
其他学生倾听,做必要的记录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
根据需要教师要追问
由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
根据需要教师要追问
教师巡视,点拨,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8
问4:分析三次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问5: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更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运动距离会怎么变?
问6:小车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问7:也就是说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会做什么运动?
问8: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怎样呢?
例如: 用绳子吊着的钩码
① 钩码受到哪几个力?
② 如果绳子断了,它会怎样?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由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
由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教师小结: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可知:运动着的物体,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时,即不受阻力作用,就将以同一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既不改变方向,也不改变快慢。
由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板书】
不受外力时 运动物体 匀速直线运动
由学生代表回答
8
③如果重力和拉力同时消失了,钩码又会怎样?
小结:本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会怎么样?
问9:通过刚刚的讨论,你能否概括一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
小组讨论
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板书】
不受外力时
静止物体 静止
过渡:牛顿和大家想的是一样的,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补充,总结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8
板块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二、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讲述:这个定律的发现在当时很了不起,但牛顿却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读一读牛顿第一定律,了解其内容
活动二: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倾听
学生读一读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
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出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教师讲述
【教师板书】
一、 牛顿第一定律
1、通过实验+推理得出,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由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讲解
【教师板书、讲解】
2、不受力通常可以有这么几种情况:
①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②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力
1、 总保持:
①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
②
8
活动三:加深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演示实验1:打鸡蛋
问1:快速打板,鸡蛋会飞出去吗?
演示动作
问2:我打板,板飞出去的时候,为什么鸡蛋没有跟板一起向外运动?
演示实验2:小球跟着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突然停下来了,小球怎样呢?
学生猜想
学生观察、惊叹
思考
讨论
学生倾听
猜想
观察实验,描述现象
原来运动的保持运动
学生代表回答
由学生代表回答
尝试解释现象
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追问和补充解释
由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解释
板块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三、知道惯性的概念,
引入惯性:物体所具有的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就叫做惯性。----出示惯性的定义
8
通过设计惯性实验加深理解
活动四:学生自主设计惯性实验,加深理解
利用盒子里的器材或者身边的物体,你能设计其他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吗?
思考,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教师板书、讲解】
由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其他同学观察并尝试解释现象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问1:回想一下,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或体验与惯性有关的情景?
问2:在交通工具方面,往往会由于惯性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伤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惯性带来的伤害呢?
问3:事物总有两面性,惯性也有好的一面,给我们带来一些便利,你能举出一例吗?
思考、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
由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代表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
课堂小结以及巩固练习
问1: 通过同学们的团结与合作,这节课我们做了很多实验,也讨论了很多问题,下面请你先自己理一理本节课的知识,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
问2: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你能解决学案上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整理
听讲
独立思考,在学案上练习
学生代表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升、感悟
教师巡视,点拨,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典型问题集体讲解
为下一节做铺垫
板书: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受外力时 二、惯性
静止物体 静止 1、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
不受外力时 原来运动的保持运动
运动物体 匀速直线运动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一、 牛顿第一定律 3、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1、 通过实验+推理得出,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2、“不受力”: ①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②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力
8
3、“总保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