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20讲等腰三角形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20讲等腰三角形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0讲:等腰三角形 一、复习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 ‎2.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能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定义 ‎ 有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腰,第三边为底 ‎ 性质 ‎ 轴对称性 ‎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条对称轴 ‎ 定理1 ‎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__________)‎ 定理2 ‎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________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 拓展 ‎ ‎(1)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 ‎(5)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底边平行 ‎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 ‎(7)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 ‎ 9‎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 ‎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 ‎ 拓展 ‎ ‎(1)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2)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3)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 定义 ‎ 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性质 ‎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______,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______ ‎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__条对称轴 ‎ 判定 ‎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义 ‎ 经过线段的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性质 ‎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_____ ‎ 判定 ‎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_____上 实质构成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到线段两个端点________的所有点的集合 ‎ ‎(二)题型、技巧归纳 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 技巧归纳:‎ ‎(1)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进行等线段转换,进而进行角度转换.(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进行互相转换.‎ 考点2等腰三角形判定 ‎ 9‎ 技巧归纳: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必须得到两边相等,而得到两边相等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等角对等边得两边相等;(2)通过三角形全等得两边相等;(3)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两边相等.‎ 考点3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 技巧归纳:因为等腰三角形的边有腰与底之分,角有底角和顶角之分,等腰三角形的高线要考虑高在形内和形外两种情况.故当题中条件给出不明确时,要分类讨论进行解题,才能避免漏解情况.‎ 考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技巧归纳:等边三角形中隐含着三边相等和三个角都等于60°的结论,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隐含条件,证明全等或者构造全等.‎ ‎(三)典例精讲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BC上,且∠GDF=∠ADF. ‎ ‎(1)求证:△ADE≌△BFE;‎ ‎(2)连接EG,判断EG与DF的位置关系, ‎ 并说明理由.‎ ‎[解析] 先通过平行条件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结合线段中点得到的线段相等,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由角相等的条件可证明△DFG是等腰三角形,再结合点E是DF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明结论.‎ 解: (1)证明:∵AD∥BC,‎ ‎∴∠ADE=∠BFE,∠DAE=∠FBE.‎ ‎∵E是AB的中点,‎ ‎∴AE=BE.‎ ‎∴△ADE≌△BFE.‎ ‎(2)EG与DF的位置关系是EG⊥DF.‎ ‎∵∠GDF=∠ADF,‎ 9‎ 又∵∠ADE=∠BFE,‎ ‎∴∠GDF=∠BFE,‎ ‎∴GD=GF.‎ 由(1)得,DE=EF,‎ ‎∴EG⊥DF.‎ 例2、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 ‎ ‎[解析] (1)利用△BDC≌△CEB 证明∠DCB=∠EBC;(2)连接AO,通过HL证明△ADO≌△AEO,从而得到∠DAO=∠EAO,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结论.‎ 解:(1)证明:∵OB=OC,∴∠OBC=∠OCB.‎ ‎∵BD、CE是两条高,∴∠BDC=∠CEB=90°.‎ 又∵BC=CB,∴△BDC≌△CEB (AAS).‎ ‎∴∠DBC=∠ECB,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2)点O是在∠BAC的平分线上. ‎ 连接AO. ‎ ‎∵△BDC≌△CEB,∴DC=EB. ‎ ‎∵OB=OC,∴ OD=OE. ‎ 又∵∠BDC=∠CEB=90°,AO=AO, ‎ ‎∴△ADO≌△AEO(HL). ‎ 9‎ ‎∴∠DAO=∠EAO. ∴点O是在∠BAC的平分线上.‎ 例3 已知等腰△ABC中,AD⊥BC于点D,且AD=0.5 BC,则△ABC底角的度数为(  )‎ A.45° B.75°‎ C.45°或75° D.60° ‎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别从∠BAC是顶角与∠BAC是底角去分析.‎ 如图(1):AB=AC,‎ ‎∵AD⊥BC,∴BD=CD=BC,∠ADB=90°.‎ ‎∵AD=BC,∴AD=BD,∴∠B=45°,‎ 即此时△ABC底角的度数为45°;‎ 如图(2),AC=BC,‎ ‎∵AD⊥BC,∴∠ADC=90°.‎ ‎∵AD=BC,∴AD=AC,∴∠C=30°.‎ ‎∴∠CAB=∠B==75°,‎ 即此时△ABC底角的度数为75°.‎ 综上,△ABC底角的度数为45°或75°.‎ 故选C.‎ 例4 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9‎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20-4①,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 AE________DB(填“>”“”“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