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与反思(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与反思(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本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后思想理论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真理标准的讨论及意义;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知道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过程与方法: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的《沉思与抉择》为线索,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作用,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加强的表现。‎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文献纪录片《伟大的历程》有这样一段话令人深思:(录音)‎ 展示: ‎ 历史转折的来临,有时看似不经意,其实背后已经承受了蓄势已久的推力。 ‎ ‎——文献纪录片《伟大的历程》解说词 教师:是的,每个历史转折的背后都有着蓄势已久的推力,相信经过了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深的理解。请打开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以比较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有很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 6‎ 同学们,一些诗歌,特别是史诗,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历史,今天,老师推荐一首史诗,叫做《沉思与抉择》,下面咱们一起欣赏,欣赏过程思考:这首诗再现的是哪个事件?‎ ‎(设计意图: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的《沉思与抉择》为线索,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感受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播放:《沉思与抉择》第一部分。‎ 教师:风雨里,中国在寻找航线,中国在酝酿改变:‎ 第一篇 寻找航线,酝酿改变 教师:诗中说:往日的伤口,曾经的劫难,指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文化大革命。‎ 教师:十年文革给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带来怎样的灾难? ‎ 学生:工人停工,学生停课,阶级斗争,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教师:十年的内乱,带来的是人性泯灭,道德的沦丧,人才的断层,无辜的人民受到迫害。国家的经济遭受严重的损失,民主法治惨遭蹂躏践踏。共和国这艘巨轮迷失了航线。所幸的是,雷终于来了,风终于来了,雷电中回响着人民对“四人帮”的宣判,这又意味着什么?‎ 学生: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设计意图:借助史诗中的诗句,回顾文革的伤害,突出下文人民的愿望,以及不能实现愿望的根源。)‎ 教师:文革结束了,深受其难的中国人民最大要求是什么?‎ 学生: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 教师:人们的迫切愿望短期内能实现吗?为什么?‎ 学生:不能,因为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左”的思想提出“两个凡是”。‎ 展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教师:这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就是华国锋。“两个凡是”,在当时,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你认为“两个凡是”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不正确。肯定毛泽东的都正确,就是肯定了 “文化大革命”,中国就会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所以“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教师: “两个凡是”是“左”的思想的延续,是一种精神枷锁。它阻碍了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开展。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进入徘徊的局面。中国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1977年,邓小平走到了中国政治的前台,邓小平是怎样看待“两个凡是”的?‎ 展示:‎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 6‎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8页 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 教师:不仅邓小平,还有一些老同志也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中央里两种不同的声音,两种不同的思想在碰撞。一篇文章发表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凡是”,知道中央里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为下文两种思想的交锋做铺垫。点出邓小平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的引领作用。)‎ 教师:这篇文章,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迅速被多家报刊转载,在当时僵化的意识形态壁垒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思想理论界,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这次大讨论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教师: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推动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国的历史又一次走到了转弯处!这一次中国会作出怎样的抉择?‎ ‎(设计意图:突出思想领域的改变,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播放:《沉思与抉择》第二部分。‎ 第二篇 拨正航线,走进春天 教师:诗中说:1978年的初冬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是什么消息让世界惊叹?‎ 学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 展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现,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061页 教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指导方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 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教师:“实事求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共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制定的方针政策很多很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 学生:中共八大是良好开端,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等。‎ 教师:背弃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灾难,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 展示:‎ 6‎ 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61页 教师:材料告诉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 学生: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教师:为什么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学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教师: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要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发展经济呢?‎ 展示:‎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学生:改革开放。‎ 教师:改革,改些什么?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改革,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开放,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教师:政治路线确立了工作中心,如何保障这个中心不动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展示:‎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次会上,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唐正芒《中共党史简明教程》(下册)742页 学生: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设计意图:以分析史料的方式,了解并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突出重点。)‎ 教师:通过以上的分析,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归纳 展示: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齐读)‎ 教师:请结合文化大革命及当时的国内形势,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学生:第一,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第二,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第三,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和国家工作徘徊的局面。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如何推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驾护航!‎ ‎(设计意图:以对比的方式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突出重点。)‎ 第三篇 民主法制,保驾护航 展示:‎ 一、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怎样加强的?‎ ‎(2)你能说出一些和你切实相关的法律文件吗?‎ ‎(3)法制建设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工作基本结束,平反冤假错案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学生: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得以平反。‎ 教师: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怎样加强的?‎ 学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教师:你能说出一些和你切实相关的法律文件吗?‎ 学生:《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制建设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历史知识,谈谈感悟,突出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的功能。)‎ 教师: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三大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同时加大民主法制建设保驾护航。从此,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历史的老人笑了!‎ 播放:《沉思与抉择》第三部分。‎ 教师:历史的老人笑了,因为在历史的转折点,党和国家没有再次辜负历史的选择,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战略抉择,此后,中国全身心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 六、课堂检测:历史助学 七、板书设计:‎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篇 寻找航线,酝酿改变 第二篇 拨正航线,走进春天 第三篇 民主法制,保驾护航 八、教学反思:‎ 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的《沉思与抉择》为线索,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共分三篇。适当运用视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的同时,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生出智慧的火花。‎ 第一篇 寻找航线,酝酿改变。主要以诗中的语句来回顾十年文革这场劫难,突出两个凡是的危害,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的意义作铺垫,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以邓小平语作为材料,点出邓小平的引领推动作用。授课时语言精练凝重,铿锵有力,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第二篇 拨正航线,走进春天。补充四则材料,分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议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师生共同探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既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又加深理解转折的含义。‎ 第三篇 民主法制,保驾护航。以自主学习为主,适当的点评检查落实。‎ 附: 沉思与抉择 如果不是为寻找历史是在哪里转弯,如果不是为寻找民族复兴新的起点/谁还愿意揭开往日的伤口,谁还想回首那曾经的劫难/大地说 那十年她很累 很累 因为她的上空有一个沉重的云团/天空说 那十年她很苦 很苦/因为她的眼底有一场不停的动乱/小草 惊奇的问 参天大树为啥还会折断/田埂 不解的说 杂草怎么比麦苗还光鲜/人们发现 民族的脚步 在渐渐放慢/人民在问 这样的折腾何时能完/那一年 曾经在历史转弯处站立的伟人/一个 接着一个 地去了/迷了途的马儿 在大野上嘶鸣/飞散了的孤雁 在苍天里呜咽/恸哭后的民族开始思索/思索 那已经走不下去的道路,能不能峰回路转 ‎ 雷终于来了,撕开阴霾万里/风终于来了,荡涤尘埃漫漫/雷电中回响着人民对“四人帮”的宣判/风雨里人民在寻找道路,中国在寻找航线/历史在选择中国,中国在酝酿改变 ‎1978年的初冬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冰河在撞击,地火在翻卷/当钟声在十里长街上再一次响起/一个震天动地的消息让世界惊叹/这一天中国拨正了航线,这一天人民扬起了风帆/共和国从此又一次走进春天/历史的老人笑了/因为在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人的雷霆之声,又一次在大地和天空中回旋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