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生活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内涵,树立健康观念。
2、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将这些行为付诸实践。
3、理解健康生活的意义和方式。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健康的内涵。
(2)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2、 教学难点
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正确的健康观念
(一) 导入
《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6》显示,从1985-2014年的30年间,我国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从1985年的0.2 ﹪增长到2014年的11.1 ﹪.肥胖导致高血压的风险更大,2014年体重正常和肥胖学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4.96 ﹪和17.86 ﹪,相差近3倍。形势更为严峻的是学生视力情况,报告显示,2005-2014年,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增长,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更高,但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增长更快。通材料导入本课。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知道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健康。
(三)自学指导一(先学)
1、健康的内涵?
2、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四)后教
阅读教材21页 材料透视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回答:
(1)你认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当你内心有了困扰,你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吗?
(2)国家为什么要制定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关的法律?
结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排解心里矛盾,维持心理健康。
1、健康的内涵?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身体发育好、机能健全,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即要求我们在注重身体保健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情况。
2
阅读教材24页 实践与评价
测一测自己的健康指数
是不是只有体育
锻炼才能保证健康?
2、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①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壮,减少疾病的侵扰;
② 积极沟通、及时疏导可以缓解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③多帮助别人、多参与集体,可以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十大自我认识原则
①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 好的心境状态;
②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③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④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⑤保持健全的人格;
⑥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⑦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⑧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⑨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⑩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五)当堂训练
做《南方新课堂》18-19页 第1-10题。
(六)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健康的内涵和怎样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五、课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