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己亥杂诗 一、教材分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的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背诵全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4.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四、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 诵读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4.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五首。(板书诗题、作者)‎ 二、材料助读 4‎ ‎1.关于作者: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关于作品:《己亥杂诗》的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后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关于背景:《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泛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赏析内容 ‎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 b.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c.落红:落花。‎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义,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译文欣赏,整体感知 4‎ ‎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第三、第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前两句:辞官离京(抒情、叙事);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品读感悟 赏析名句 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六、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 七、作业布置 ‎1. 预习下课字词和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 八、教学反思 ‎《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我请学生读诗题,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引出此诗的独特之处,这首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战争的前一年,当时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朝廷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百姓生活困苦,龚自珍在这一年辞官南下,后又北上接家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随想写下来,共有315首诗,其中今天学习的是第220首。‎ 4‎ 补充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一定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走进古诗,从诵读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感受诗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讲解时我从第二行诗出发,理解“万马齐喑”,感受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补充资料,明确当时的君、臣、民是怎样的状态,人民所处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局面,感悟作者此时的心情,体会诗中的“哀”。在充分感受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后一句诗,只有“重抖擞”“降人才”才能改变现状,让九州恢复生气,为感悟诗中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本课在设计时,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为本诗的背景补充做足准备,也在情感激发上想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中仍然存在问题,回答问题不积极,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够新颖,总之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处理策略。‎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