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说课稿1(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孤独之旅说课稿1(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孤独之旅》说课稿 一、说作者:‎ ‎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 二、说文题 ‎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变得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题目不仅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小说的主题,而且有浓郁的文学意味。‎ ‎  创作背景:故事发生在1962年一个叫作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小学六年级学生杜小康家原本比较富裕(因他祖上和父亲一直经营杂货铺),但他父亲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来了500只鸭苗,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 ‎ 三、说内容及主题:‎ ‎  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男少女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状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 四、说教学目标及设计 ‎ ‎ 教学目标:‎ ‎  1.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 ‎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 教学方法:‎ ‎  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诵,进入作品情境,理清课文内容。‎ ‎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 ‎ ‎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   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 ‎  2.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  3.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难点】‎ ‎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六、说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夯实基础 ‎  1.简介作者、题目及写作背景。‎ ‎  2.自读课文,标注不会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词语。‎ ‎  3.边读边标注段落,巩固字词。‎ ‎ (二)诵读活动,理解词句 ‎  1.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  [设计意图] 理解重点词语能力。‎ ‎  2.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 ‎  [设计意图] 赏析句子能力。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  (三)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  1.速读课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3‎ ‎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  [设计意图]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 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开端)——撑船赶鸭,初到芦苇荡(发展)——芦苇荡遇雨,经受考验(高潮)——与鸭共成长(结局) ‎ ‎  3.速读课文,结合以上的知识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明确结构。‎ ‎  [设计意图] 分层、归纳概括能力。理解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 ‎  4.速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  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男少女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四)研读分析,重点突破 ‎  1.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 ‎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如何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  3.请结合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的作用。‎ ‎  环境描写示例 表达作用 效果综述 ‎  4.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 ‎  5.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成长的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过孤独吗?‎ ‎  (1)把个人亲身经历过“孤独”的故事在全班进行交流。‎ ‎  (2)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作一次朗诵。‎ 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